“万千子弟旌旗展,百二山河剑气藏。”张无忌作为《倚天屠龙记》中的主角,是观众们非常喜爱的角色。他是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武功盖世,是一代传奇。然而,其实张无忌以及其所在的明教在历史中都是有原型的,而且明教中的“教主”也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
张无忌的原型大家都不陌生,是元末领导红巾军的著名领袖韩林儿。他是韩山童的儿子,与其都是白莲教的教主。白莲教实际上就是明教的本土化,韩家父子将两教合二为一,韩山童称为“明王”,而韩林儿是“小明王”。
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被刘福通拥戴称帝,并改国号大宋,意图反元复宋,然而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的时候被张士诚打到安丰。刘福通为救其主,无奈之下与朱元璋合谋。朱元璋拯救韩林儿于危难间,然而也只是想控制他势力。韩林儿由于对恩人不设防备,招致祸患,最终被朱元璋的手下暗杀。因此这也成为《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朱元璋反目成仇的根源,正是因为韩林儿被害,所以张无忌最后被朱元璋阻碍。
除了韩林儿外,历史上其实也有较为出名的明教领袖,如方腊。人们所熟悉的大概是《水浒传》中的方腊,而在《倚天屠龙记》中是方腊是神秘的明教第一教主,在现代的网络小说《赘婿》中也有体现。这样一位为文人墨客喜爱的角色,在历史中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说起方腊,不得不提与之处于同一时期的宋江。虽然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主角,并且在招安过后打败了方腊军队,但在历史中,宋江其实比方腊的势力小很多,而且还是方腊起义军的手下败将。方腊发动了方腊起义,自立为“圣公”,建立了政权。虽然其政权只维持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是他的事迹以及所传明教教义却广为流传。
方腊出生于睦州的一个小乡村,家族中代代以漆树生意为生,有数座漆园。他从小被家族影响而信奉明教,自他成年后,便频繁与周围的邻居往来,宣传教义,发展帮众。他曾在家乡听说过一则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唐代曾有当地女领袖陈硕真领导起义,故而遗留有天子雄才之气。他因常年浸润宗教气息,对朝廷很早就生有反心,这段历史也成为他日后起义的根源。
由于当地物资充足,盛产木材原料,因此也属于富饶之地。而其中有奸诈的官员与商户勾结,侵害老百姓的利益。方腊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使百姓积累对官府的仇恨,进而不断吸收民众,发展壮大他的事业。朝廷权臣朱勔利用滔天权势贪求钱财,甚至挡了方腊的大业,让他怀恨在心。
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率教众发动了起义。《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七》中曾写道:“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方腊并不懂兵法,也不知道招募军队,只是以言语劝诱老百姓,或以鬼神之事恐吓民众,逼迫他们参加起义。虽然他们手无寸铁,但是短短十天居然能招到万人,可见宗教信仰可怖的控制能力。
在四处征讨直至杭州的过程中,方腊的名声逐渐打响。由于他们对朝廷官员的残忍手段,使各地官员听到起义军的风声便望风而逃。彼时全国各地早已不满北宋的统治,因此加入方腊队伍的能人义士也逐渐变多,渐渐有了起色。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就攻占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其名声很快传到朝廷之上,由于方腊所占地界,均为繁盛富饶之地,且是宋朝经济重心,因此当时宋徽宗极为恐慌,立刻调兵准备征讨叛军。
宣和三年(1121年)一月,由于方腊手中没有正经的军队,当朝廷围攻他们时,方腊只得率众部撤退,本已到手的苏杭各地一一失陷。在努力抗争了七个月后,方腊众人被缴并斩杀。那么,在方腊起义的途中,宋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实际上宋江也是当时起义的另一股势力,但是由于力量太过微薄,几乎朝廷没怎么攻打就投降了。宋江投降后,还曾率领以前的手下去攻打方腊,结果因为不敌方腊撤退。
方腊作为北宋末年时期的代表,虽然并未真正做到颠覆皇权,但是对当时的北宋朝廷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人心的涣散远比一个政权的消亡更加致命,虽然北宋保住了苟延残喘的王朝,却早已等同于灭亡,等待着它的是靖康之难以及国都南迁的噩梦。
方腊及其明教也影响了我国封建时代几百年,直到清朝时期的白莲教起义及太平天国运动,其实都有着方腊的影子。可以说,正是方腊兴起了农民起义,使得无数的穷苦百姓敢于翻身农奴把歌唱。他是陈胜吴广的继承者,又是朱元璋等的积淀。
虽然方腊、韩林儿等在历史中如同流星划过,虽灿烂但短暂,然而他的形象却因为小说家们的想象得以保留下来,在人们心中永存。这本《倚天屠龙记》以历史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建国历史为范本,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凡的武林人生,实为值得品读之书籍,如果对武侠小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