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硕士殉情,你永远不懂寒门孩子的苦

一路听天下
一路听天下
2020-08-26 20:22:01

英国抑郁症作家在《活下去的理由》一书中有过这样描述:

在我身后是一栋别墅,那是我住过最好的地方。在我面前,是我见过的最绝美的风景。波光粼粼的地中海,像极了一张绿松石色的桌布,上面缀着星星点点的钻石。

大海被一圈几近白色的海滩和雄壮的石灰岩悬崖镶了边。此情此景,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美的定义。然而这星球上最美的风景,却无法阻止我想自杀的念头。

这段描述像极了今天刷屏新闻中的一段话:“近在咫尺、美轮美奂的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的魅景没留住29岁的陈陆洋,他爬上广州塔旁的猎德大桥桥栏,几乎没有犹豫,纵身跳入漆黑一片、深不见底的珠江……”

   绿圈框出的人物就是跳江前的陈陆洋

陈陆洋,中南大学本科毕业生,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大学四年,由于家庭贫困,一直靠爱心人士林峰的资助,大学期间,得过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

看看他的简历,就知道是个非常用功的男生。毕业后对工作不满,在资助人林峰的建议下考取湖南大学土木研究生,前途一片光明。他是家里最大的骄傲和摆脱贫困的希望。

而这一切,随着他的一跃而下,都成了泡影。他为什么要自杀?从日记上看,为了一个深爱的女人,下面我们来翻翻他的几篇日记:

2020年6月12日

我说我今天晕倒了,你也没有理我。我真的好想回到从前啊,没有你的日子太煎熬了,我好害怕我撑不下去了,我的心太痛了。你说一句简单的稍微有点动容的话,我就能一改整天的阴霾啊,可是没有……我试过温情的,感动的,低声下气的,反思认错的等等方法还是没法挽回你。

2020年6月13日

花了一天的时间给你做了深圳的所有区的招聘要求和程序,你总算勉强和我说几句话了,其实你只要和我说说话,我的心就很安静。

2020年6月14日

以前总是想着只要你回国了,我们在一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没有预料到会是今天这般情况。你对别的人、事还是一样,只是对我完全变了,我可能再也无法找回曾经的你了,没有了你我也无法找到我自己了……

我下决心不再去想你,放弃人生放弃自己的信仰堕落下去,可只要你一句话,我又活过来了啊!

2020年6月22日

深圳宝安报考不了,还好其他区都可以报。希望能考上吧,不希望你像现在这样消极,这让我很心疼,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啥也帮不了你。

2020年6月27日

结束了,我爱你,也爱这个世界,但是你的自私与冷漠无情抛弃了我!在我生命的最后,我恨你!我那么努力的去实现我们的未来,去实现对你的承诺,你竟然可以这样说不爱就不爱了。

你说人生就是这样失去和接受的过程,我只想说凭啥一定要失去?为什么不能坚持?就这样吧,我对人生失去了期待,没有力气了,不想努力了。我知道人生还有很多重要的人,很多有趣的事,我也会遇到真正在乎我的人,但是对不起了,那些爱我的人,我也做一个自私的人吧。

我的心跳再也不随你而动了,因为它根本就不会再跳动了。

读完日记你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第一,女友是这个29岁小伙唯一的精神支柱。他的精神支柱倒了,他也不想活了。

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说他还有年老、辛苦的父母和一个哥哥,这些不都是他的亲人吗,怎么就忍心丢下他们不管了。

要知道,寒门孩子的父母多半在外打工,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即使个别父母不在外打工,也会因工作时间和性格的原因,两代人的沟通交流往往较少,彼此之间的精神纽带不深。

在说的深入一点,由于物质上贫穷,父母的多数时间都在忙着挣钱,加上精神上的“贫穷”,父母和饱读诗书的孩子也缺乏深入交流的基础,而且就我观察,多数寒门的父母多数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辞(很会来事的,可能也就混出来,不是寒门了)。

而他们的孩子往往也遗传了这样的性格,内向而敏感,木讷而执拗。因此,潜意识层面的亲子关系一般,依恋关系一般。

虽然孩子可能也知道父母的付出和不易,但在心理和感受层面,并不觉得与父母有多亲近,不愿意跟父母讲心里话,不认为很多事情告诉他们了会有改善,也不觉得父母是自己心灵和精神的港湾。

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缺少精神支柱的。他们长大后,常常将恋爱关系,将自己的爱人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将自己童年未曾在父母身上获得的爱,全部转向于恋人。

他们潜意识上希望通过恋爱关系来解决童年缺爱造成的心理创伤,就像弗洛伊德说的:“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所以,当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结束时,就意味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崩塌了。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第二,人的一切愤怒,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贫困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初到社会前十年那种无力感。

在学生时代,尽管也会有一些条件好的孩子在他们面前炫耀各种优越的物资条件,Iphone手机、苹果电脑、名牌衣服和鞋子、出国旅游的经历等。

他们也会羡慕,但是在那个时候他们有回击的利器——优异的成绩。每次考试时名列前茅的位置,高出100,200分的分数,老师赞许的目光,无数的奖状、奖杯和发到卡里的奖学金都是他们自我安慰和反击的武器。

然而,一旦离开学校,之前的规则都会改变,他们没有分数和成绩可以拿来包裹和安慰自己。那个还不错的学历并不能很快转化成他们需要的岗位,女友认可的目光和实实在在的金钱。

很多时候一个有些背景的同学找到的工作,还有那些在大学时代非常大方,广交朋友甚至早早就创业的学生很可能反过来对他们实现碾压。

这个时候他们会感觉到特别的无助和无能,要知道多年努力过后感到无助和无能是这一种直插心底的失望,甚至有时是绝望。

其实,对于寒门的孩子来说,即使还没有进入社会,在相当于“半个社会”的大学校园,这种无力感都会扑面而来。给大家说一个我同学的故事:

我大学的一个校友,学生会里认识的。是另一个班的团支书,高考前两天他母亲去世,发挥严重失常才到我们学校的,就这样也考了500多分。

小伙子不说风流潇洒,英俊不凡吧,至少是仪表堂堂,身材健硕,而且在他们院里也是从主持到话剧再到打球样样都是扛旗子的人物。多次拿到过学校的奖学金,而且暑假寒假都会在外面打工、家教、卖衣服什么的,他都做过。

有好几个女生向他表白,但是他有一个高中的女朋友,还是她追的他。据他说女孩子家里条件不错,在高中时对他很好,为了能和他在一起,本来可以考到北京的她毅然选择留在了武汉读大学。

然而,上到大学之后,尤其是大二、大三之后,女孩对他越来越冷淡,一如他的家庭,越来越艰难。没有母亲,父亲一个人养活他和弟弟,奶奶又瘫痪在床,不像其他男生那样,可以毫无顾忌的找家里开口要钱给女友买礼物。

第一次去女方家里,带的最好的礼物是水果——猕猴桃,听说女孩的父亲喜欢吃。

他们在大学恋爱的4年里,他也用辛苦打工挣的钱创造了好几次两人共处一室的机会,只是每每到关键的时候,女孩都会果断的把他推开。原来他以为真像女生说的,希望把最美好东西的留在他们结婚的那一天。

直到我们都毕业参加工作后。一天晚上,我那时做英语导游,和一群老外在三峡境内的豪华游轮顶层上聊天,接到他的电话,我有些高兴,没想到他能拿到我的电话并打给我。

电话那头几乎没有久别的寒暄,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前女友和一个条件很好的男孩相亲之后还不到一年就怀上小孩了,他们要奉子成婚了。

他通过各种方式看到过那个男生的照片,实在不怎么样,就是家里有矿,是真的有矿。后面又说了很多,其实我也没有太认真听,毕竟我们有两,三年没见了,那时的我只想着怎么把这群老外服侍好,多拿点小费。

直到,他突然调高声音问道:

“苏X,她不是说最宝贵的东西要留在结婚的那一天,我们这些穷人家的男生就不配得到心爱人的第一次吗?我们就不配有爱情和结婚吗?问完嚎啕大哭。

那一刻,他的无力和无助远隔千里感同身受,我拿着电话在豪华游轮6层的露天甲板上来回踱步,望着漫天的繁星久久无语……

在这条腾讯新闻的评论区我看到了不少骂自杀者陈陆洋的留言,有说他不孝的,有说他不像个男人为了一个不怎么爱自己的女人就寻短见的,也有说他这样脆弱的性格,即使这次不自杀,以后遇到大的困难了也很难过去。

看着满屏指责的声音,我想起了美国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经典开场: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拥有的条件。

就像里面的盖茨比最后悲惨结局那样,寒门子弟或许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出身买单,哪怕他已经获得了比较优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