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个人的分歧,大家到底怎么看,两个人有没有可能摒弃前嫌,我见过很多老头,我有忘年交的朋友,他说: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差不多得了,不争;还有一类年纪越大越认真,年纪越大越固执,年纪越大眼睛里不揉沙子。隔壁老王有一个忘年交,他们一起聊天,原来还可以谈很多事情,后来一见面他就跟老王谈当年在工作的时候谁上了谁的床,见面就重复说这事儿,老王说这点事怎么就过不去了?再说那又不是他的老婆,是别人的老婆跟另外一个人,两个人一块滚到一个床上。这事就说一遍就得了?我又是个晚辈,又跟这事没半点关系,所以不好提意见。
道德评价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但是在李振宁和李政道不是道德问题,是心理学问题。两个人都是极端聪明的人,都是学霸级的,都是建立在人类思维顶峰上展开了智慧花朵的这样两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可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一些让我们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这是个重量级的理论,最先发现权,最先发现权,是谁先提出的,谁在里面写的什么,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问题微妙就微妙在这两个人关于这件事情的说法不相同。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谁最先发现了这个东西,两个人的基于事实的陈述不同,也就是主观性客观性揉到了一起,对这件事情客观性的判断中糅进自己的主观价值,两个人各执一词。李先生认为是他最先提出的,而且是他说服了李政道一块来研究,杨振宁却否定了这个说法。谁发现了这个东西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上两人说法不一样,而且在诺贝尔颁奖的仪式上,两个人也有分歧,杨振宁希望按照年龄顺序把自己排在前面,而且在晚宴上挨着高官旁边还是杨振宁和他的夫人,也就是说领奖的时候杨振宁排第一,排第二的是李政道;晚宴的时候李政道和夫人排在后边。李政道非常不满,为此杨振宁还特意去求李政道夫人,觉得这么重要的场合如果发生争论,实在太丢中国人的脸了。这个秦女士还是有比较高的觉悟,息事宁人算了。后来又有矛盾的新闻出现了,说因为谁的名字在前面闹得很不愉快,两个人决定停止所有合作。如此的黄金搭档就这样结束了,当物理学界其他人知道两个人为这事闹分裂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想不通啊,甚至也有人觉得两个人有点无聊,也有人说这件事是物理学界的重大损失,如果两个人一直合作下去,后续是不是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熟悉两个人,他对他们非常失望,奥本•海默之前一直对这两个人报以非常高的期望,这个美国人在美国科学家排名上那也是非常靠前的,奥本•海默对这两个人的期望很高,就两个人掰了的问题,愤怒不满,他实在不能理解两个人会因为排名的事闹矛盾,所以他毫不客气的批评李政道不应该再做高能物理,说杨振宁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说他有病,他们都有病了,都不要做科研了。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评价。
如果两个物理学家继续合作的话,也许类似的这个场景中就会有李政道先生的一部分,只能是扼腕叹息,只能是一种遗憾。
2000年的时候,著名的自然科学杂志评选近千年来世界著名的20位物理学家排序中,杨振宁也在榜上,而且他是唯一现在活在世界上的科学家,这个评价可是不得了,这是杨振宁成就的肯定,所以后来有人说杨振宁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和李政道决裂之后,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两个人恩恩怨怨的故事,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两人尽管表示的不愉快,但是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两个人都是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但是再握手言和,这事很难啊。希望两个人握手言和,摒弃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可能性不大。
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他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老师)曾经具体从杨振宁的角度解说了他和李政道决裂的大致的经过,他评价李政道是这么说,这段话很重要,他说李政道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可是洞察力与数学能力略逊一筹,1962年以后的文章虽然写很多,但没什么特别重要的,没有什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