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周养浩从审讯室回到监房,提起小板凳砸向沈醉:我死也要拉你垫背

丁姑娘讲历史
丁姑娘讲历史
2021-04-09 19:49:10

1954年12月14日,北京功德林监狱,周养浩浑身大汗从审讯室走了出来。此时,周浩洋心情依然忐忑,他抬头看了看天空,阴沉的天气让他更觉得压抑。

“唉!”周养浩叹了一口气,随即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低着头回到了监房。

在不大不小的监房里,两排高低床沿着两侧墙壁一字排开。此时,有的人正在下棋,有的人正在看报纸。只有沈醉侧卧在床上,面朝墙壁,好像已经睡着了。

周养浩走进监房,楞了一下,很快又缓过神来,慢慢走到自己的床铺前,一屁股坐了下来。周养浩呆坐了一会,随后恶狠狠地看了一眼正在睡觉的沈醉。

其实,沈醉并没有睡着,他已经察觉到周养浩回到监房了。此时,沈醉的内心稍微有点复杂,他根本不敢面对周养浩,只好假装在睡觉。

此时,周养浩突然站起来了,他一把提起身旁的小板凳,并快速上前几步,举起小板凳猛地砸向沈醉的头部。

正在沈醉旁边坐着看报纸的宋希濂,早已注意到了不对劲的周养浩。说时迟那时快,宋希濂丢掉手中的报纸,快速站了起来,并伸出了一条胳膊。

只见,周养浩的胳膊和宋希濂的胳膊碰撞在了一起,周养浩手中高举起来的小板凳,摔落在了沈醉的床上,不偏不倚砸在了沈醉的屁股上。

假装睡觉的沈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醒”了,他立即从床上跳了起来,对着周养浩大声喊道:“你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

这时候,宋希濂捂着胳膊,挡在周养浩和沈醉的中间。很明显,宋希濂伤得不轻,他咧着嘴,忍着痛,劝说道:“二位,二位,大家同僚一场,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

周养浩隔着宋希濂,对沈醉破口大骂:“我死也要拉你垫背!”

周养浩怒气未消,他试图越过宋希濂,与沈醉“大战三百回合”。

不过,监房里的其他人,此时已经围了上来,将周养浩拉到了一边。沈醉仍然站在那里,惶恐地望着周养浩,以防周养浩再有什么举动。

周养浩一直咒骂着沈醉。

这时候,听见动静的工作人员,快步走进了监房,开始控制局面。不一会,工作人员了解了情况。随后,周养浩抱起被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到了另外一间监房。

看见周养浩走了,沈醉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回到自己的床铺坐了下来,开始发呆。

宋希濂走了过来,询问沈醉:“怎么回事?你们两个怎么打起来了?”

沈醉沉默不语。

一看沈醉不说话,宋希濂摇了摇头,便走开了。

监房里的一场风波,随着众人四散而开,也就平息了。

北京功德林监狱位于德胜门之外,其原本是一座庙宇。清朝末年,朝廷在这里设置“京师习艺所”,将庙宇改建成了一个劳改场所。北洋政府时期,“京师习艺所”更名为“京师第二监狱”,并完成了从劳改场所到监狱的改造。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就是在这座监狱被敌人杀害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座监狱被公安部接管,并成为了关押和改造战争时期被俘虏的国民党将领的重要地点之一。当时,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宋希濂、范汉杰、李仙洲等一大批国民党将领均在这里接受改造。当时,还有沈醉、周养浩、徐远举、康泽等被俘虏的国民党大特务。

周养浩和沈醉是老相识了,他们二人与徐远举一起,合称为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手下的“三剑客”。周养浩是浙江江山人,与戴笠、毛人凤都是同乡,他很早就加入了特务组织,曾担任过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等职务。

周养浩外表斯文,举止儒雅,但内心却十分毒辣,他时常以笑脸示人,所以人送外号“书生杀手”。周养浩在戴笠和毛人凤的手下,干了很多为非作歹的勾当。1949年9月,周养浩曾亲自策划部署了杀害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行动,是杀害杨虎城将军和宋绮云两家六口的主凶。

1949年11月,周养浩又亲自指挥手下特务,将关押在新世界饭店的三十二名爱国人士和革命志士残忍杀害。可以说,周养浩的残暴罪行,令人神共愤。1949年12月,作恶多端的周养浩,在云南昆明被卢汉的起义部队抓获。不久,周养浩被转押到了重庆,后来于1954年与宋希濂等人一起,被押到了北京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

沈醉是湖南湘潭人,比周养浩小四岁,他长期在军统特务组织中供职,历任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云南专员公署主任等职务。从外表上看,沈醉与军统特务也有些格格不入。

有人曾这么描述沈醉:“他身为军统局高层人物,但身上几乎没有沾染官场的恶习,如打牌、抽烟、喝酒、贪污受贿、玩女人等等,这在当时官场上是罕见的。”开头说的那位劝架的宋希濂,也曾经说过:“沈醉身上没有官气,外表十分儒雅!”

在军统特务之中,沈醉深得戴笠的器重和信任,别看沈醉年纪比较小,但是在军统中的资格却非常高。长期以来,沈醉对戴笠充满了感激,感激戴笠对他的知遇之恩。1946年3月,戴笠乘坐的飞机坠毁,沈醉听闻消息之后痛哭流涕,并自告奋勇要去搜寻戴笠。后来,沈醉得到确凿消息,戴笠已经身亡,搜寻行动也就没有执行。

1949年12月,沈醉和周养浩一样,在云南昆明被卢汉的起义部队抓获。后来,沈醉和周养浩,以及宋希濂等人,于1954年被转押到了北京功德林监狱。

当时,沈醉、周养浩、宋希濂等人被关押在同一间监房,大家朝夕相处,之前又是同僚,所以最初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然而,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曾经同为军统特务的沈醉和周养浩彻底决裂,从而使他们二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北京功德林监狱之中,被关押的国民党将领及特务们,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写思想汇报。这么做的目的,就让他们对以前犯下的错误和罪行,认真反省,认真总结,如实交代,从而帮助他们洗心革面,从新做人,争取得到人民政府的宽大处理。

沈醉和周养浩,虽然之前都是戴笠和毛人凤手下的军统特务,而且还都名列所谓的“三剑客”,但是他们两个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一面。沈醉早年毕业于长沙艺文中学,其处世态度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人灵活,懂变通。而周养浩则与之相反,他早年毕业于上海法学院,为人城府极深,且善于诡辩,时常以法理为自己辩解,拒不承认自己有什么罪。

这样一来,沈醉和周养浩在北京功德林监狱的表现,也就完全不同。沈醉对接受改造持积极态度,热心于各类改造活动之中,可以说表现得非常好。而周养浩则对接受改造持消极态度,不仅刻意逃避,而且还理直气壮地用法理为自己辩解。

1954年12月10日,沈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劳动之后,他主动撰写了一份思想汇报,对自己以前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如实进行了交代。为了彻底洗心革面,沈醉在思想汇报中还主动坦白了自己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一些事,其中就有曾经的军统同僚周养浩。

沈醉在思想汇报中,主要说了周养浩的两件事。第一,周养浩是如何按照毛人凤的指令,密谋杀害杨虎城将军的。第二,周养浩在云南昆明是如何计划搞破坏的。

关于周养浩密谋杀害杨虎城将军的事,由于沈醉当时并不在现场,所以他只知道大概。沈醉在思想汇报中交代说: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1949年8月,毛人凤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在重庆召见了周养浩。毛人凤让周养浩策划一下,将关押在贵州麒麟洞的杨虎城除掉。周养浩接到任务之后,召集他手下的亲信特务进行研究,决定先把杨虎城将军哄骗到重庆,然后进行刺杀。

到了1949年9月初,周养浩亲自赶到贵州麒麟洞,他以“蒋介石在重庆接见”为名,要求杨虎城将军按照自己的安排,尽快启程去重庆。狡猾的周养浩哄骗杨虎城将军,他笑着说:“恭喜杨将军,您马上就要恢复自由了。不久,就会安排飞机,将您和家人送到台湾。”

杨虎城将军满脸疑惑,当即表示自己想回陕西老家安度晚年。周养浩为了稳住杨虎城将军,满口答应道:“这个好商量,等您到重庆见委员长之后,您想去哪就去哪!”虽然,杨虎城将军并不十分相信周养浩的话,但是面对着重获自由的希望,他仍然带着家人从贵州来到了重庆。

然而,谁能想到,这一切都是周养浩设下的圈套。杨虎城将军跟随周养浩到达重庆之后,很快坐小汽车来到了白公馆。周养浩早已经在白公馆之内埋伏下了杀手,这是周养浩的惯用伎俩。杨虎城将军下车之后,周养浩还“客气”地说:“请杨将军在此处休息几日,委员长很快就会抽出时间接见您!”

杨虎城将军想了想,只好服从周养浩的安排,迈步走进白公馆内的卧室,跟在杨虎城将军后面的是他的儿子杨拯中。进入白公馆的客厅,正当杨虎城和儿子要分别进入各自房间的时候,周养浩埋伏的杀手开始动手了。杀手们手持匕首,将杨虎城将军和儿子杨拯中杀害。

更为残忍的是,一个多小时之后,周养浩又用同样的方式,在白公馆杀害了宋绮云、徐林侠夫妇,以及他们不到9岁的孩子宋振中(小萝卜头)和大约8岁的杨虎城将军的幼女杨拯贵。后来,周养浩为了掩人耳目,还将杨虎城将军等人的尸体破坏,掩埋在了白公馆前的花园里面,以及事先挖好的坑里。

关于周养浩在云南昆明命令特务搞破坏的事情,沈醉是在场的,他在思想汇报中交代说:周养浩坐飞机到达云南昆明,并计划在此转机逃到台湾。此时,卢汉已经宣布和平起义,可是贼心不死的周养浩仍然命令特务们搞破坏,阻止卢汉发动和平起义。

沈醉交代这件事,很明显是为了替自己开脱。按照沈醉的说法,他当时在云南昆明采取了与周养浩完全不同的措施,他命令所有特务主动放下武器,到卢汉指定的地点报到。也就是说,沈醉认为周养浩到了最后时刻仍然顽固不化,罪大恶极。

沈醉在思想汇报中,交代完周养浩的事,还提了一个处理建议,那就是严惩周养浩,尽快将周养浩明正典刑。

沈醉将思想汇报上交之后,虽然觉得自己主动坦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其中牵扯到了周养浩,所以他的心情难免有点复杂,内心有点忐忑。当时,周养浩并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仍然像往常一样,找各种理由逃避改造。

说来也巧。没过几天,周养浩被工作人员请到了审讯室,询问一些情况。在进审讯室之前,周养浩还和监房里的“同僚们”打了打招呼。可是,等周养浩从审讯室回到监房,情况就不一样了,就发生了周养浩提起小板凳砸向沈醉一事。

原来,周养浩进入审讯室之后,仍然摆着一副拒不认罪的样子。不过,在审讯过程中,周养浩突然瞥见了放在桌子上的一份材料——沈醉写的思想汇报。上面有一行字,映入了周养浩的眼帘:“建议严惩周养浩,尽快将周养浩明正典刑。”

周养浩大吃一惊,紧接着又看见了这封材料的落款人,上面两个大字“沈醉”。周养浩顿觉五雷轰顶,他心中的怒火在燃烧,暗骂沈醉好歹毒,真是蛇蝎心肠,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有了沈醉提供的材料,工作人员在审讯周养浩的时候,就有的放矢了。这一场审讯下来,周养浩汗流浃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伶牙俐齿。审讯结束之后,周养浩心情复杂地走出了审讯室,他不仅忧虑着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且满含着对沈醉“告密”的愤怒。不久之后,就发生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周养浩提起小板凳砸向沈醉,并大骂道:“我死也要拉你垫背!”

沈醉对于周养浩的这种反应,是有预料的。在周养浩进入审讯室之前,沈醉就知道工作人员找周养浩是什么事情。因此,当周养浩回到监房之前,沈醉选择在自己的床铺上假装睡觉。

幸好有宋希濂伸出胳膊挡了一下,不然沈醉的脑袋或许就开花了。

一场风波过后,沈醉和周养浩形同陌路,他们被隔离开来,住在不同的监房里。虽然在集体活动的时候,沈醉和周养浩仍然可以见面,但是他们二人谁也不愿意和对方说话。沈醉在北京功德林监狱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积极,周养浩则破罐子破摔,和黄维等人一样拒绝改造。

1960年11月28日,沈醉作为第二批特赦人员,重获了新生,他也是为前两批特赦人员中唯一的曾经的军统要员。后来,沈醉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先后著有《我所知道的戴笠》《我的特务生涯》等记述性资料。

1980年前后,经有关部门认真调查证实,卢汉发动和平起义之时,沈醉也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而且他还亲笔颁布命令,让下属的特务组织放下武器,到指定地点报到。不久之后,沈醉的身份被定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3月18日,沈醉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当年,沈醉获得了特赦释放,周养浩感到非常沮丧。此后,他变得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平日里最大的乐趣是吟诵古诗词。周养浩在北京功德林监狱里,表现仍旧很差,甚至屡次不遵守纪律。每当开展集体活动的时候,周养浩常常借口自己身体有病而拒绝参加。

1975年3月20日,周养浩、黄维、文强等人,作为最后一批特赦人员获得了释放。在接到特赦证书的时候,周养浩等人泪流满面,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有重获新生的一天。

按照当时的政策,周养浩提出要求,要去台湾和家人团聚。此后,组织派人将周养浩等十人护送到了香港,并发给了他们路费,让他们自行经香港去台湾。然而,由于国民党方面拒绝他们入境,所以周养浩等人被迫在香港滞留了四个多月。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周养浩被迫从香港到达美国,投奔在美国读书的小女儿。此后,周养浩便长期定居在了美国。在此期间,周养浩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坚决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不过,后来周养浩还是破例了一次。当时,和周养浩一起去美国投亲的段克文(此人原是军统少将,1948年年末在长春被抓获,后来于1975年和周养浩一同获得释放),在媒体上造谣生事。周养浩非常看不惯,他主动站出来对媒体说:“我能和家人团聚,说到底要感谢毛主席、共产党的伟大政策。”

1990年,周养浩在美国的家中去世,享年80岁。周养浩去世之后,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还专门送去花圈,向其亲属表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