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成都近三年高三一诊考试数据,家长和考生都要心里有底

明日生涯教育
明日生涯教育
2021-12-02 18:33:44

成都市2022届(高2019级)一诊考试将于12月27和12月28日进行,成绩公布将会在12月30日,同时成都市教科院也会公布本次考试的划线情况。

本次成都市高三一诊是由成都市教科所按照全国卷考试大纲出题。大部分家长都知道,一诊是高三考生适应高考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的作用是对高三第一阶段复习进展的总结,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诊断”。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一诊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复习策略进行调整优化。

一诊算是高三学子进行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不管是座位安排、时间设置、答题卡设置,还是试题内容、监考机制,都和高考极为相似,主要是为了让考生能够切身感受高考的流程和氛围,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一诊考试试卷的含金量比较高,所以学生和家长也要格外重视。

重视的意思是认真对待,但切忌将其对等于高考成绩,并因此骄傲自满或是丧失自信心。

明日生涯教育为各位家长们和同学们整理了近三年成都市高三一诊考试的相关情况。希望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2022届成都高三一诊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成都市2022届高三一诊第一天为语文和数学考试,第二天为文综/理综和英语考试!

据成都市近三年高三一诊考试文理科分段表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数据统计:

2018年成都市共有62607人参加成都一诊考试,其中文科23929人,理科38678人;

2019年成都市共有62140人参加成都一诊考试,其中文科22344人,理科39796人;

2020年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的分段表中200分以下的人数没有显示。其中文科200分及以上21886人,理科200分及以上39949人。200分以上人数文理合计61835人。

与绵阳市所划的A0、A1、A2、B1、B2线不同,成都市教科所划线对应每年高考四川省的“省控线”,也叫“批次线”,也就是大家经常讲的“一本线”、“二本线”、“专科线”。成都一二三诊考试一般与之对应划三条线:“高线”、“中线”和“低线”,简单来讲:“高线”对应“一本线”、“中线”对应“本科线”,“低线”指“专科线”。

根据教育考试院的说法,从2017年以来四川省高考划线专科只有一条线,且较低。全市高三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低线上线人数比例都在99%以上。因此从2017级高三二诊开始不再划低线。

从上面的“近三年成都一诊划线与高考划线对比表”可以看到:近三年成都市高三一诊划线都要比高考划线低几十分,所以大家在对比参考的时候不能只看分数,结合分段表,清楚自己的排位才是最重要的。

近三年成都市高三一诊各批次上线人数及上线比例

2021年未公布参考总人数,故无法准确统计各批次上线比例!

参考2019-2021近三年成都市高三一诊各批次上线人数及上线比例:

文科高线(一本线)上线比例在25%左右,中线(本科线)上线比例在60%左右,低线(专科线)上线比例在99%左右;

理科高线(一本线)上线比例在54%左右,中线(本科线)上线比例在85%左右,低线(专科线)上线比例在99%左右。

文科高线(一本线)和中线(本科线)上线比例均要低于理科。

以成都市2020届高三一诊为例:

文科共有22344人参考。5777人上高线(一本线),上线比例为25.85%;共有13764人上中线(本科线),上线比例为61.60%;共有22195人上低线(专科线),上线比例为99.33%。

理科共有39796人参考。21724人上高线(一本线),上线比例为54.59%;共有34205人上中线(本科线),上线比例为85.95%;共有39697人上低线(专科线),上线比例为99.75%。

家长要做哪些事情?

关注孩子的复习情况和心态。不论是考得好还是考得不理想,家长都不要过分情绪化。我们遇到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一诊考差了,就对孩子大吼大骂,甚至想让孩子放弃高考这条路。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家长要相信,孩子是有实力的潜力股。我们服务的孩子中每年都有高考涨分160分的。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多天,时间是足够孩子实现一场漂亮的逆袭的。

所以,现阶段家长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复习情况,以及考试状态。比如,孩子因为考试过分焦虑,无法调节,家长们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式。

关注成绩位次,进行院校模拟初选。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时间和精力都应该放在学习上,而家长就应该开始了解院校专业知识,并且根据孩子的兴趣、意愿、个性特征等为孩子初步匹配适合的院校专业。看看孩子当前在什么位置,能够去到哪些院校,需要提多少分就能去到意向院校。

提前规划院校专业的重要性,其实不用多讲了,很多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740多个专业,孩子最终能上的仅有一种,这个专业,他要学习四年,并且是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

如果选错,孩子需要花费无数时间补救,比如换专业,辅修第二专业,考研等, 甚至严重的,会在职场里不断更换岗位,寻找自己真正热爱而擅长的领域。

无论什么时候,生涯规划都不可能取代高考的价值,可是高考也很难弥补不做生涯规划所造成的损失。

升学规划,首选明日生涯。

家长们有任何有关孩子学业成绩的提升、多路径的升学、院校专业匹配的疑问,都可以咨询我们,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帮助孩子调整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在高考中发挥出稳定的,甚至是超常的水平,考入理想大学,就读理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