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卖茶小贩的逆袭,低种姓的莫迪,为何能成为印度总理?

非凡观点
非凡观点
2021-08-30 13:48:02
|
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

提起印度总理莫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鲜有人知道,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莫迪只是一个低种姓氏的人,甚至只是一个卖茶小贩出身,对于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人,能当上印度的总理,掌握13亿人的生杀大权,并决定高等级种姓的生活,在印度来说,是一种奇迹,莫迪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印度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谁是印度的当家人,在不同的国家,国家元首或者最高领导人有不同的称谓,中国是主席,美国是总统,英国是首相,印度不是没有总统,印度现任总统为拉姆·纳特,由于印度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总统的地位和英国女王相当,属于国家的“吉祥物”,并不参与国家管理,印度总理一般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由总统进行形式上的任命,承担政府的各项职责,在印度是总理当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莫迪出生在印度一个普通的低种姓经商家庭,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属于行政阶层,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吠舍是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是奴隶,莫迪属于第三种姓。

莫迪的父亲以在火车站贩卖红茶谋生,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莫迪兄弟六人,位列第三,由于出身较低,莫迪从小就跟着父亲贩卖红茶,莫迪从小颇有经商头脑,他会用小小的玻璃片将茶杯盖住,防止灰尘保证茶水质量,久而久之,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莫迪生活水平不算很低。

莫迪十分重视学习,学习十分努力,虽然智力平平,但因为辩论和表演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8岁时,莫迪获得德里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古吉拉特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因为兴趣的关系,莫迪十分热衷政治,从小便参加了国民志愿服务团,这是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自治组织,凭借自身的努力,莫迪成为了一名小干事,并在服务团工作了20余年,并成为重要领导之一。

硕士毕业后,莫迪加入了印度人民党,并很快被任命为人民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相当于省政府办公室主任的职务,正式开启了从政生涯。

印度在脱离英国统治后,虽然废除了种姓制度,但不同种姓的歧视仍然存在,莫迪能够从政,离不开它自身的努力,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地位,为国家带来的突出贡献,在担任秘书长期间,莫迪积极学习外国的投资和管理经验,多次访问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他的带领下,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增速居全国第一,这是莫迪当上总理的重要原因。

纵观莫迪的出身,普通而简单,没有太过出众的才智,只有稳扎稳打的努力,如同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胸怀一个报国之心,努力为国家做有益的事,这时的莫迪还没有黑化,仍然是个正常人,但他担任总理后,一系列令人喷饭的言论和政策让人咋舌。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政治家都是演说家,莫迪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莫迪是一个擅长勾画宏伟蓝图、激发人民的向往,从而换取支持率的领导人,但在政策执行上往往会大打折扣,简而言之就是擅长吹牛,不擅长落实,除了上任之初提出的“清洁印度”、“印度制造”、“智能印度”、“新印度”等光怪陆离的口号后,在其他领域更是大放厥词。

在增加就业岗位上,莫迪上任时提出要每年新增2000万就业岗位,据今年5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印度的失业人口一共才1500万人,按照这个速度,莫迪大半年就能解决全国的失业问题,让印度国民有活干、有饭吃,其乐融融,但数据很快打脸,据印度官方数据显示,莫迪上任第一年新增就业13万左右,第二年新增不到42万,离2000万的承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农民收入上,莫迪承诺到2022年,让农民的收入翻一番,要达到这个目的,农民收入每年增速不得低于10%,但数据显示,莫迪执政时期,农民收入增速不到2%,比上任总理的4.2%还低。

在可再生能源上,莫迪提出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机数量提高到175吉瓦,但知道三年后,才堪堪达到65吉瓦,目标难以达成。在投资上,莫迪曾提出要吸引大量国外投资进入印度制造业,但一直到上任领年后,印度才吸引了18万亿美元的投资。

这种种的浮夸言论折射出莫迪好大喜功的性格,并深深影响着莫迪政府官员,其内阁部长、国防部长纷纷对民众夸下海口,在各自领域实现翻一番、大幅增长的目标,但几乎无一完成。

除此之外,为了根治政府腐败,莫迪推出“废钞令”,要求民众限期一个半月的时间,将大额的500和1000卢比的钞票存入银行,并根据不同额度,提交身份、地址信息,废钞令的推行,使得印度市场废除了80%的流通货币,一时间印度股市暴跌、商铺关门、农业受损,人民生活陷入停摆,而那些贪污的官员,或许早已将现金换成了外汇或其他等价物,废钞令被外国媒体称为“史诗级失败”。

但对于国内改革的失败,莫迪十分善于转移国内矛盾。游走于国际大国之间斡旋。

在废钞令遭到各大利益集团反对、国民怨声载道的时候,巧之又巧,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发生了,中印看似进入了剑拔弩张的状态,但在历经两个月的口水战后,事情不费一兵一卒得以圆满解决,此时印度的废钞令已成功实现,莫迪成功的迫使上任纳税、打击了经济暗疾,并借此强化了中央集团。

在去年6月,印度推行了农业改革,废除农产品交易的中间商制度,允许农民直接与大经销商交易,看似废除了“中间商赚差价”,让农民得益,但同时也废除了政府对农产品规定的“最低收购价”的保障,一时间,数以万计的农民浩浩荡荡地开着拖拉机前往新德里,进行游行示威。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防控不力遭到了国民的抗议,莫迪的支持率降至新低,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对峙发生了,印度不顾大雪封山,调动20万军队屯兵中印边境,并运送了大量的物资、轰炸机和装备,同时满世界购买枪支弹药,一幅不死不休的架势,在冲突中,印度国民忘记了新冠,忘记了土豆,纷纷声援莫迪,让人哭笑不得。

在中美对弈中,莫迪算准了中国的心态,频频挑衅中国底线,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在同美国的关系中,莫迪高调宣布加入美印日澳四国联盟,实则是换取美国的疫苗专利,解决自身的疫情防控问题。但莫迪没有料到的是,中国和美国都不是傻子,中印冲突中,中国军队愤然反抗,用棍子、肉搏等方式予以回击,美国等西方大国纷纷声讨印度,莫迪的戏玩砸了。

但魔幻的是,对于这样一个领导人,莫迪在印度的支持率却居高不下,一度超过70%,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甚至直逼尼赫鲁和甘地,如今的莫迪,在印度可以说是半个神明般的存在,几乎成为一种信仰,国民对莫迪有一种超出理性的崇拜和信任,他们坚信,莫迪会带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国家崛起。莫迪靠什么收买人心,又如何实现“封神”的呢?

原因有两点:

一是莫迪本身具有卓越的管理和驾驭能力。印度是一个松散的土邦结合国家,内部地缘结构高度撕裂,莫迪运用宗教、意识、转嫁矛盾等手腕,为印度国民制造一个又一个统一目标,将国民打造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并将自身作为这个组织的精神,牢牢扎根在国民心中,比如说在民众心中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大国形象,凝聚国家意识,塑造一个强大的地缘强敌,激发民众同仇敌忾的心理等。

二是莫迪的公关能力。莫迪政府牢牢掌控着新闻媒体、推特等社交软件,甚至开发一款专门宣传莫迪的手机APP,支持印度十种语言。在这款APP上,开屏就是莫迪慈祥地注视着你,打开后是莫迪的各类新闻、对话、出行等日常,以及莫迪为了改变印度所做出的努力,将领导人的兢兢业业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有供普通人参政议政的群聊,亲自写信给莫迪的功能,让民众产生深深地受重视感和民主感,对于这样一位一心为国民的总理,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时势造英雄,不是莫迪成全了印度,而是印度成全了莫迪,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印度的国内矛盾、宗教矛盾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有爆炸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手段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