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抗癌协会 (CACA) 和美中抗癌协会 (USCACA) 联合主办,世易医健 (eChinaHealth) 和 COR2ED 承办,百济神州欧洲独立教育基金、艾德生物以及复星医药支持举办的 「 第三届中美抗癌峰会 (The 3rd China – US Anti-Cancer Summit)」 已于北京时间 12 月 21 日顺利召开。本次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巴西、英国、土耳其、日本、菲律宾、印度、阿富汗等国家的观众,全球实时在线观看总量达 1638 万人次,意义深远。
大会邀请了中国抗癌协会 (CACA) 副理事长徐瑞华教授和美中抗癌协会 (USCACA) 常务理事严立教授担任主持,中国抗癌协会 (CACA) 副理事长王瑛教授作开幕致辞。本次会议空前聚集了中国抗癌协会 (CACA) 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AACR) 现任主席 Philip Greenberg 教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现任主席 Lynn M.Schuchter 教授、美国癌症协会 (ACS) 首席科学官 William L. Dahut 教授和国际癌症研究协会 (IASLC) 候任主席周彩存教授—— 中美主要抗癌协会的领袖人物,共同聚焦中美肿瘤临床研究最新进展,直击当前全球癌症领域前沿核心资讯,为中美癌症研究领域的未来勾画宏大蓝图。本文特总结了大会主要内容,以飨读者;更多精彩,请观看会议回放。
开幕致辞
王瑛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表示,过去我们携手欧洲、澳洲、非洲以及美洲等多国家地区的头部抗癌组织,成功举办了多场抗癌峰会,收获了来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超过 6500 万人次的在线观看。随后,王教授说道,「 今天我们再次重聚,开启一段新的重要旅程,进一步促进国际抗癌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全球肿瘤诊治和控制建言献策 」。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的发展 —— 抗癌指南 「 中国化 」
中国是癌症大国,每日新增癌症达到 8000 例。提高国内癌症规范化诊疗水平迫在眉睫,指南的制定和推行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以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为例,更直观地阐明了直接沿用外国指南会出现 「 水土不服 」 的情况。「 橘生淮南,生北为枳 」,整理有 「 中国特色 」 的抗癌指南才是更好地为中国癌症患者服务的关键。
2022 年至 2023 年,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了 13000 多位权威专家根据本国国情并整合中医治疗,制定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以下简称 「CACA 指南 」)。指南分为整体评估、支持性治疗、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器官保护和基础研究六大类,超过 97% 的中国癌症患者可从中受益,是一套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标准化指南体系。樊院士总结道,我们的指南围绕 「 评-扶-控-护-生 」 五个方面为不同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策略,并覆盖了患者 「 防-筛-诊-治-康 」 的全程管理,《CACA 指南》将始终为患者的生存和生活 「 保驾护航 」。
目前,《CACA 指南》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已经举办了超过 100 场精读巡讲,线上线下观看总人次超过 26 亿。最后樊院士说:「 基于国外指南,中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 40%。我们相信,《CACA 指南》的制定和推行,将帮助我们解决其余 60% 中国患者的生存问题,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能为国外的癌症诊疗提供参考。」
美国癌症研究最新进展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抗癌组织之一,其工作覆盖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全癌症研究领域,为肿瘤专业人员提供支持。Philip Greenberg 教授特别提到,AACR 每年发布的癌症研究进展报告,涵盖了实验室最新数据,以及临床方面从诊到治的最新进展,为全球抗癌工作者提供前沿讯息和临床指导。
随后,Greenberg 教授带大家回顾了近些年来癌症研究领域更新迭代的璀璨里程。过去 5 年,美国癌症患者存活率上升了 33%,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全球许多国家都看到了这样的趋势,这也揭示了:我们需要推进癌症研究的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临床的转化过程。今年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癌种共同迎来多项临床研究的重大突破,助力了多种靶向、免疫等治疗药物的加速获批。2022 至 2023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共批准了 14 种创新抗癌药物以及 2 种应用于手术的影像学产品,另有 12 种药物获批新适应症,让更多患者更快地享受到了更优的生存获益。这些药物涵盖了靶向、免疫和 T 细胞等多种治疗方式,甚至攻克了 「KRAS 靶点难成药 」 这一技术难题。
最后,Greenberg 教授谈到,目前我们仍面临许多困难,经济情况、种族、地域等因素造成的癌症治疗效果和护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在挑战着 AACR 的工作初心。展望未来,AACR 将更加专注于缩小医疗差距的问题,力求让更多癌症患者获得平等的收治机会,同时助力专家学者提高技能,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肿瘤学的创新:ASCO 在改善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是一个全球性的肿瘤学专业人员网络平台,专注于提高癌症诊治水平,并致力于临床试验的公平性与可及性。Lynn M. Schuchter 教授在会上首先介绍了 ASCO 在改善肿瘤治疗中所做的努力。她表示,ASCO 实现全球影响力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建立地区理事会,助力 ASCO 与不同国家及地区搭建起沟通的坚实桥梁,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实现学者们的信息交流和有效合作。
随后 Schuchter 教授以黑色素瘤为例介绍了癌症科研和临床治疗的大踏步进展,强调了创新在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性。Schuchter 教授在黑色素瘤领域极具话语权,她说,「 近几年黑色素瘤从无尽黑夜走到了黎明,从曾经的无法治愈,到如今即使是已经发生脑转移的晚期患者也能有 10 年左右的生存期。」Schuchter 教授随即表示,现在是精准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ASCO 致力于加速肿瘤学创新,让更多患者可以从中获益,另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可以惠及抗癌事业,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巨大前景。总之各种创新性的药物和疗法在改变着现在的癌症治疗格局。
最后 Schuchter 教授谈到,未来 ASCO 会重点关注临床试验的公平性与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可以公平获得临床试验机会,确保每个患者都能从临床试验结果中受益。
以患者为中心的癌症研究
美国癌症协会(ACS)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组织,William L. Dahut 教授说,ACS 存在的意义就是应对当今世界较高的癌症负担。得益于早筛的普及和治疗方案的改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常见癌种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
ACS 致力于发现肿瘤研究中的 「 缺口 」。对于肿瘤的早筛及复发检测、肿瘤的创新性研究,以及年轻肿瘤学者的培养和教育等多方面,ACS 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庞大的资金支持。此外,ACS 是全球范围内提供癌症筛查指南的领导者。今年 ACS 对肺癌筛查指南进行了更新,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等筛查指南也在更新中。ACS 还支持了黑人女性研究,旨在为癌症发病率较高的这部分人群提供防治依据,这也是为实现所有患者能够享受平等的癌症诊治所做的努力之一。
最后,Dahut 教授提出,政府对于癌症研究的资金支持是取得抗癌长期进展的基础,需要制定相关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中国晚期肺癌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现状在中国正在不断改善。周彩存教授表示,目前针对不同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如 EGFR、ALK 和 ROS1 等,已经有了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一、二、三代 EGFR-TKI 等靶向药物有着出色的临床表现,且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晚期肺癌患者中也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目前耐药仍然是一个挑战。周教授随即表示,在探索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研发新的靶向药物,并着眼于精准医学。在中国,分子学检测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标准,EGFR、ALK、ROS1、BRAF、NTRK 等多个靶点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可以更准确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周教授谈到,虽然晚期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但未来将会开展更多临床试验践,通过精准医学和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实现肺癌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本环节由徐瑞华教授和严立教授共同主持。徐瑞华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上,来自中美关键肿瘤协会的领袖共同围绕 「 精准医疗 」 和 「 创新医药 」,并基于中美国情,分享了关于癌症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促进了两国在肿瘤研究领域的沟通与交流。随后讨论正式开始。
参会专家围绕中美两国的癌症防控策略各抒己见,从数据获取的标准化,到肿瘤的精准以及整合治疗,从实验室数据到临床试验的开展,以肺癌、结直肠癌和黑色素瘤为例,着眼于为患者实施个体化医疗方案,同时也关注到了这个过程中正在面临的挑战。对此,徐瑞华教授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创新药物从研发到获批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阻碍与困难,设立独立审查委员会,可以帮助加速 「 良药 」 获批且尽早进入临床让患者获益,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建立药物研发标准化流程。严立教授特别关注了巴基斯坦等一些医疗水平尚不发达的国家的癌症诊疗。周彩存教授再次以肺癌为例,阐释了当前生物标志物检测是精准医疗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需要尽快建立相关检测平台且考虑将其纳入医疗保险,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强肿瘤检测的可及性。樊代明院士和王瑛教授提出,医生需要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性治疗,尤其是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从而提高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 CACA 指南的重要论点,是对 NCCN 指南的有效有益补充。樊院士再次就加强跨国交流、形成固有的沟通网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整场讨论涉猎的议题广泛,通过中西方思想观点的碰撞,中美专家达成了推动肿瘤领域发展的共识 —— 开展高效的国际合作,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成的本地临床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同时再将这些数据高效地转化为可以真正惠及患者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