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音乐艺术家洪启来到鲁迅文学院,为鲁迅文学院文化润疆作家培训班的学员讲授了名为《在这个时代做传歌人,更有意义》的精彩一课。
课上,洪启讲述了新疆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及现当代音乐与中华文化瑰宝——十二木卡姆等相关知识,阐述了新疆音乐的重要价值,并引述著名乐评人李皖的观点,指出“在中国近现代音乐中,新疆音乐是最强硬的乐种”。他以“传歌人”为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这一概念,梳理了新疆音乐传歌人的体系。其中,王洛宾、雷振邦是第一代传歌人,刀郎(罗林),洪启又成为新时期的新疆传歌人。课上,他还回顾了自己的音乐人生,讲述了早年与王洛宾、齐秦的感人往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公众号文章《因为他,齐秦得以结识王洛宾》)洪启亲切生动又深具专业素养的授课引人入胜,现场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
鲁迅文学院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学院,前身是1950年毛泽东同志亲自批准成立的中央文学研究所,1984年改建为鲁迅文学院,被一代又一代作家与文学爱好者称为“作家的摇篮”、“文学的殿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在中国作协的周密部署与悉心安排下,鲁迅文学院与新疆自治区作协、兵团作协积极举办了此次文化润疆作家培训班,致力于推进新疆地区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打造新时代新疆作家群,提升多民族作家队伍整体创作水平。洪启讲授的课程,是文化润疆班中文化艺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新时代的新疆传歌人,一直致力于新疆音乐的普及与推广。音乐是沟通的桥梁,是人类心灵的共同语言,以音乐为纽带,有助于增强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悉,这是洪启第二次走进鲁迅文学院的课堂。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洪启曾受邀到鲁迅文学院高研班,进行文学与音乐的跨界学术研讨(《 洪启等民谣歌手献歌鲁迅文学院 附:树才:用“声音”把诗与歌连接起来 》)。身为土生土长的新疆和田人,他表示到文化润疆作家培训班的课堂,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你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本是一条命”,最后,他引用了这句木卡姆唱词,希望学员朋友们能认真创作,扎实书写,用文化艺术来加强民族间的交融与团结。
感
言
录
古丽斯买·吾斯曼:这是个记忆深刻的学习日,从洪启老师上台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这堂课使我对洪启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不仅创作出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好歌,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诗人,尤其是他谈到音乐与诗的关系,对我的文学创作也很有启发。这堂课还让我了解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多种不易。洪启老师十分谦逊、低调,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点。(古丽斯买·吾斯曼,维吾尔族,生于吐鲁番市高昌区。2011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塔里木》《吐鲁番》《美拉斯》《阿克苏文艺》《天山》《吐鲁番日报》等发表诗歌100余篇。)
周晓那:他从新疆来,在文学的殿堂为我们讲述了那些会被时代永远铭记的传歌者们的故事,带我们进行了一次新疆音乐的奇妙之旅。作为一名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非专业音乐人,第一次听到“音乐文学”这个概念,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课程,期待未来自己也能做一名小小的新疆音乐的播种者与耕耘者,为新疆音乐的世界绽放更多花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欢迎老师常回故乡看看,我们在新疆等您。(周晓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新疆作协会员,喀什地区文联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出版诗集《摘颗星星星送给你》,绘本《爸爸的心儿红彤彤》《爸爸的“绰号”一箩筐》《星星去了哪里》,创作歌曲《有一个小姑娘》入选深喀特色文化交流项目。)
默风:洪启老师的课,真挚,动情,贴地气,很好地诠释了音乐和诗意里的新疆,展示出一个全新的美学空间。在他的旋律里,民族元素意味着人类原始的生命力仅仅拥抱着生命本身的一个过程,正如那些山川、湖泊、沙漠、村庄、田野……展现出一个宏阔的、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乐之舞”,这是对这片地域音乐的呼应,也是精神力量的拔高,完成了形式到内容的自我救赎。(默风,原名魏银龙。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刊物。绘制《狂野森林》《深海历险》《逃离魔幻际》等儿童文学插画。著有《悠长的忧郁》《像时光一样柔软》《大片的向日葵》。新疆作家协会理事。)
努尔艾力·库尔班:还记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的消息传出来时,全世界都在为一位乐坛歌手爆冷摘走文学界的桂冠感到意外,有一些稀罕这一奖项的人更是始料不及,因为“文学性”毕竟应该是诺奖的首要标准。而对迪伦本人而言,这一奖项恐怕也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儿。一方面是他是个歌手、音乐人,算是“跨界”人物;另一方面,他或许根本就没把欧洲的奖项当回事儿。说到底,其实他透露出的,是对自己以及自己背后的强大文化母体的高度自信。
这次,洪启老师也以歌手、音乐人的身份来到鲁院,与来自新疆的文化润疆班的作家、诗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给我的印象,同样是呈现出了对中国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他从自身出发,回顾中国新疆三十年的文学及音乐历史,其讲述与自身的音乐之路及创作经验紧密结合,还对未来的新疆文学及音乐表示了信心及期待。与洪启老师的交流,确实受益匪浅!
(努尔艾力·库尔班,维吾尔族,笔名奴里,石河子大学文艺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民族文学及翻译。)
薛菲:在新疆,每条河流都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清冽,沁凉,时有激烈,时有舒缓。初夏的一天,我在鲁院课堂有幸聆听了从新疆走出去的音乐人洪启老师的课程,脑子里回荡着刘亮程老师说的话:洪启的歌声是舒缓的,轻的。当歌声以言语的样子倾洒,滴落。灼热的,但空气中总是有一丝清凉的新疆来到身旁。他为朋友、作家康剑落泪时,有种浓稠的感伤,是对西西弗斯式命运的参与和祝福。(薛菲,藏族,文学硕士,甘肃甘南人,现居新疆伊犁。伊犁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伊犁师范大学伊犁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作品散见于《星星》《扬子江》《诗潮》《诗歌月刊》,以及《西部》《延河》《星火》等文学期刊和诗歌选本。著有诗合集《在甘南》。)
摘录自鲁迅文学院文化润疆作家培训班部分学员的课后感
关于洪启
洪启,民歌诗人、词曲作家、歌手
1973年出生于新疆和田
1992年开始音乐创作
他的音乐形式质朴而简单,色彩明亮;题材宽泛,内容涉及社会、人文关怀和爱情。被权威乐评人称为"民歌的理想主义者",其歌谣被称为"中国流行乐罕见的美丽纯粹民谣"
近年来,洪启还以音乐文化、音乐文旅产业推手身份活跃在业界
歌曲作品代表作:《我是一只离群的鸟》《谁的羊》《红雪莲》《我想,我想》《九棵树》
诗歌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西部》《南方文学》《特区文学》等
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霍尔果斯)专家顾问、四川天府新区戏剧艺术协会执行会长
新疆我的家新媒体中心
编辑:星星 责编: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