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苏联俘虏的日军有多惨?11年苦寒之地的改造,最怕的却是苏联女兵

宇宙搜索队
宇宙搜索队
2023-02-18 18:22:20

50万日俘被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11年苦寒之地的改造,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相比“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劳作,他们最怕的却是苏联女兵。

日俄矛盾

1904年日本和沙俄在东北就爆发了全面战争,俄国不仅被迫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更是让沙俄损失了16万兵力,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俄军一雪前耻,戏称日本坦克是“可爱的小土豆”,日本眼看一计不成,索性在苏军的水源中投放伤寒、霍乱等细菌,这可让俄国见识了日军的恶劣手段,为以后面对日俘的“以牙还牙”做了铺垫。

二战期间,日本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当属关东军,直属日本天皇,拥有最为精良的武器装备,士兵的作战意志最强,有“皇军之花”的称号。日本侵华就是以东北为大本营,鼎盛期关东军超过百万。日本在东北驻守如此多的关东军,更是为了提防苏联,没想到最后这些关东军如愿以偿的进驻到了苏联的领土,只不过是以“战败俘虏”形式。

1945年8月9日,150万的苏军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苏军刚从欧洲战场归来,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又装备了许多重型武器,坦克,装甲车,炮弹,应有尽有。更是喊着“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不过当时日本关东军中的精锐部队已经“千里送人头”,被派遣到太平洋战场了,再精锐也已经是强弩之末。

根据苏联总参谋部数据显示,在同日作战期间俘获了59万的战俘,除去9万多伤残无劳动能力的之外,其余50万战俘都被苏联拉走了。

50万日本战俘被苏联安排去“西伯利亚挖土豆”,这也算“废物利用”了。苏联在与德国的战争中付出了超过两千万的伤亡,差不多牺牲了一代人,急需精装劳动力来补充。

日俘西伯利亚之旅

苏联光是用货运火车,运送50万日本战俘到西伯利亚就运了四年,一路上坐着敞篷的火车,接受西伯利亚的寒流,体弱的士兵当场就冻死不少,被直接从火车上扔下。

西伯利亚在沙俄时期就是流放犯人的“风水宝地”,广袤的原始森林,走上一天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个活人,显然苏联也没打算“款待”这些来自温暖地带的日本人,当第一批日俘来到营地时,这里就是一片空地。苏联在二战中,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死亡了七分之一的劳动力,粮食产量不到战前的41%,自己几千万人都吃不饱,自然无暇顾及战俘那么多张嘴。所以苏军的意思很明显:“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你们自求多福”。

日俘来的时候还携带一些物资,结果刚到,就被当地短衣少粮的西伯利亚居民热情招待。穿着单薄的日俘,在冰天雪地,狂风肆虐中自己搭建棚屋,这临时的棚屋连挡风避雨都勉为其难,更不可能有水电,所以他们取暖主要靠篝火,几乎每人都有冻疮,冻死了很多人,硬邦邦的尸体就这样码成一排,等烧锅炉的时候顺便就当“废柴”填进了炉子里。

尽管日军都被洗脑成战争机器,非常具有军国主义的牺牲精神,可是面对西伯利亚那样的极端环境,钢铁战士都得变软蛋。

50多万日俘在西伯利亚长达11年的噩梦之旅,最怕的不是吃不饱,做苦力,忍极寒·······而是来自苏联女兵的精神凌辱。

肉体精神双重折磨

当时苏联也物资短缺,整个国家也是穷的叮当响,所以日俘使用的都是原始的工具,用斧子,锯子等,在整片的原始森林伐木,这工作风险系数相当高,在寒风中,砍断的木材都能满地滚。

西伯利亚冬天的日子对战俘来说不好过,那夏天就更难过了,过冬蚊虫经过漫长的冬季,也是卯足了劲在这个季节出来放肆,七月盛夏,蚊虫几乎铺天盖地,张嘴说话都能飞进去几只,就这样日俘吃的少,干的多,死了还能当柴火烧,有无数日俘永远的留在了西伯利亚冻土。

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去干烧洗澡水的轻松活,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女兵,在日本可笑的民族自尊心里,给女人洗澡是最低贱的,况且苏联女兵体型壮硕,瘦小的日俘在其面前更是毫无男人的尊严。

只有严重的疾病或伤残,才能结束这苦难的日子,所以日俘不管是有病没病,那是削尖了脑袋让自己有病,但是苏联女护士根本没有把日俘当成人,想从她们手中开具一张“病证”,几乎不可能,日俘的生杀大权全掌握在他们鄙视的女兵手上,忍着屈辱,阿谀奉承,让日俘的精神世界几乎崩塌。

不得不说,西伯利亚真是天造地设的“野蛮大监狱”,一直到1956年苏联才松口,遣返日本战俘回国,但是永久留在西伯利亚的日俘超过10万人,这才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不过这跟他们犯下的罪行相比,当属九牛一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