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2年,大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病逝,接替皇位的是儿子赵祯。
赵祯即宋仁宗。
宋真宗一生共有六个儿子,仁宗排行第六,按理说无论怎么排,都轮不上他来继承大统。
可没办法,赵祯的运气太好了,他的五个哥哥还没来得及当上太子,就全部早夭了。
看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不健康,哪怕生在帝王家也无福消受。
虽然赵祯当皇帝的过程很顺利,可当时的他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自然无法独立掌权。
替他处理政务的是太后刘娥。
然而这个名叫“刘娥”的女人,不仅不是他的母亲,相反,还有可能是他的杀母仇人。
△狸猫换太子
01
在民间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狸猫换太子,讲的就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身世之谜。
宋真宗的皇后去世后,当时刘妃(刘娥)和李妃都怀有身孕。宋真宗表示,谁先生下儿子,就立谁的孩子为太子。
在得知李妃生下一个男孩后,心机颇深的刘妃和接生婆一起,将李妃的孩子换成了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了个妖孽,然后命令宫女将李妃生的孩子杀死。
宫女于心不忍,便将李妃的孩子送给了真宗的弟弟八王爷赵元俨抚养。
至于李妃,则被真宗打入冷宫,一心要斩草除根的刘妃欲在冷宫内杀死李妃。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李妃逃往民间。
与此同时,刘妃也生下了一个男孩,被立为太子,没过多久便早夭。
由于子嗣全部早夭,宋真宗只好选立八王爷的儿子为太子,也就是赵祯。
直到24年之后,在包拯的帮助下,宋仁宗才和生母李妃相认,身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杀。
这便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关于这个故事,不仅民间传的神乎其神,正史中也确有记载。
《宋史》记载,公元1033年,宋仁宗的母亲、刘太后刘娥染病去世。这时自己的八皇叔赵元俨告诉了仁宗一个惊天秘密:刘太后并非他的生母,他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已经死于非命。
听了赵元俨的话,仁宗嚎啕大哭,好几天没上朝,要亲自去祭奠李宸妃。同时派兵包围刘太后宗亲的府邸,准备报复。
然而到了墓地,打开李宸妃的棺椁发现,里面灌满了水银,李宸妃在水银的养护下,面色如生,神态安详。得知此消息,仁宗感叹:“人言其可信哉!”随后刘娥灵柩前深深一拜:“自此,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刘娥
这便是“狸猫换太子”的正史结局。因此,“狸猫换太子”的过程并不像话本里写的那么恐怖。而且关于“换”,《宋史》里有明确记载。
原本李氏是刘娥的侍女,后来被真宗看中宠幸,生下了当时唯一的皇子。连丧数子的真宗自然高兴,一出生就将他给刘妃抚养了。
慑于真宗和刘妃的权威,李氏也不敢有不满。
显然只有“据为己有”,并不存在“换”,而且这还是在真宗的默许下操作的。
只是“据为己有”的前奏似乎比“据为己有”本身更有趣。
02
刘娥,祖籍太原,据说她的祖上曾经显赫过,太祖时期父亲曾担任都指挥使,可都是“据说”,并无历史考证,后来举家迁往成都华阳。由于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早逝,孤苦无依的刘娥很小的时候就嫁人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
结婚没多久,龚美就带着刘娥去汴京打工赚钱了。然而打工不易,龚美的生活过得很难,怎么办?龚美打起了妻子的主意——打算将刘娥卖掉,再嫁他人。
当时,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日后的宋真宗)的指挥使看到刘娥后,眼前一亮,随即将将刘娥推荐给韩王,果不其然,赵恒甚是喜爱。就这样,刘娥嫁入韩王府,人生从此巨变。
至于前夫龚美,刘娥也没忘了他,不仅没怪他,反而让龚美改姓当自己的哥哥。赵恒登基为帝后,龚美常常被刘娥以兄长的身份召入宫中,成了显赫的“国舅爷”。
△李宸妃
史书记载,刘娥嫁给赵恒后,深受其宠爱,甚至想立她为皇后。然而刘娥家世平平,又没有子嗣,所以遭到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事情有点难办。
突然有一天,刘娥做了个梦,梦见有神仙给她生了个儿子,可神仙在哪里?她不知道。于是刘娥开始有意无意寻找,这一下,李宸妃进入了她的视线。
李宸妃是杭州人,幼年丧父、继母早早带兄弟改嫁后,她便削发为尼,为人沉稳寡言。偶然一次机会,刘娥在寺庙中发现她容貌出众,便将她带在身边,做了侍女。
就这样,一个“借腹生子”的恶毒计划便产生了。
在刘娥的安排下,没过多久李宸妃就怀孕了。《宋史》记载,李宸妃怀孕后,随宋真宗临砌台,头上的玉钗不慎落地。宋真宗暗暗祈祷,若玉钗不碎,必将生个男孩。等侍从拿起玉钗后,果然没碎,宋真宗很是高兴。
由此可见,对于李宸妃怀孕,宋真宗心里有数,而且他完全同意刘娥的“借腹生子”计划。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宋仁宗出生了。
真宗对外宣称皇子是刘娥所生,刘氏晋升德妃,在皇子两岁的时候,册封刘娥为皇后。即便大臣们反对,真宗也不再理会,因为他有充足的理由堵住他们的嘴——母凭子贵。
就这样,“借腹生子”计划实施得非常完美。
△赵恒
03
1018年,年仅九岁的赵祯被立为储君。四年后,真宗驾崩,赵祯登基。
临终前,真宗留下遗诏:由皇后处理国事,辅佐太子。就这样,由于赵祯年纪尚小,刘娥以皇太后的名义实行垂帘听政,即为刘太后。
对于刘太后其人,后人评价“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真宗晚年之时,随着身体每况愈下,朝堂各方势力开始伺机而动。面对这一局势,刘娥以皇后的身份,联合丁谓,将宰相寇准,从开封贬到广东,使其老死岭南。
之后,政治盟友丁谓也栽了,朝政大权尽归刘娥之手,至此刘娥成为了凌驾于赵祯之上的女太上皇了。在权势的威胁之下,自然没有人敢不要命地跟赵祯去提他的身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太后的野心和才干不逊于吕雉、武则天,但没有她们那么狠毒。
或许是为了自己心里好过,也为了安抚出身贫寒的李氏,刘太后让自己的哥哥(即前夫龚美),秘密找到李氏的弟弟,还给了他一个小官职。至于李氏,终生无法和儿子相认含恨离世。
李氏的死因,史书没有记载,只称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李氏生病,后晋升为“宸妃”的,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宸妃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
有人认为是刘太后杀了李宸妃,可刘太后要下手,为何偏偏要等这么多年?最大的可能就是,当时刘太后年事已高,或许预感自己时日无多,担心死后有人将皇帝的身世捅出去,自己的秘密被拆穿,选择抢先一步下手,方能安心。
李氏已死,原本刘太后准备以宫女之礼草草下葬,可听到风声的宰相吕夷简说话了。
他告诉刘太后:“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
很显然,吕夷简对仁宗的身世一清二楚。在他看来,仁宗总有一天会知道真相,刘太后厚葬李氏,也是为刘氏家族留个后路。
刘太后也很聪明,最终下令以最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
吕夷简还是不放心,特地和办理李氏后事的太监罗崇勋说:“应该以皇后的规格给李宸妃入殓,用水银保护尸身,否则以后出了事,别怪我没提醒你!”
最终太监们照办了,所以才有了仁宗打开李宸妃棺椁那一幕。
而李氏死后第二年,也就是1033年,刘太后也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赵祯彩像(清人绘)
04
事情也正如吕夷简所说的那样,刘太后一死,仁宗的身世立马大白于天下。
在经过多方查证后,24岁的仁宗痛哭流涕,他为不能与亲生母亲相认难过,也为刘太后的手段而愤怒。于是几天后,仁宗向全国发布了一道诏书,痛陈自己的过失,既没有当好皇帝,也没尽为人子的孝道。
一时间,仁宗的身世举国皆知。
可当看到李宸妃的尸身之时,仁宗欣慰了,亲生母亲还是被善待的。后来,仁宗将生母李氏追谥为“章懿皇后”,和刘太后一起供奉在太庙。为了弥补生母李氏,还给自己的亲舅舅封了官,给予优厚赏赐。
事已至此,“狸猫换太子”的风波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对宋仁宗的影响却远不止此。1056年,47岁的宋仁宗在接受文武百官参拜的时候,突然手舞足蹈,口吐涎水。
同一天在接见辽朝使者时,也是语无伦次。宰相文彦博只好对辽使解释,皇帝饮酒太多了。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有好转。
自此之后,宋仁宗的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三个儿子接连去世,打击巨大。直到1063年2月,仁宗一病不起,3月去世,享年54岁。
宋仁宗死后,关于他身世的传言众说纷纭。
最早出自元朝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到了明朝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逐渐成型,被写进《包公案》,清朝时被小说家写进《三侠五义》,到了现在又被多次改编搬上荧屏,无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