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河南历史悠久,为何城市没有文化底蕴?

全景历史地理
全景历史地理
2021-10-05 13:49:07
|
科普领域创作者

河南历史悠久,古城众多,但是很难在地图上体现出来

因为很多城市都改了名,没有了历史厚重感

河南拥有17个地级市,按形成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开封、南阳、安阳、许昌、濮阳

交通拉来的城市:郑州、新乡、驻马店、漯河、信阳、商丘、周口

资源拉来的城市:平顶山、焦作、鹤壁、三门峡

第一类,历史文化名城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阵容最为强势的古都群了

除了南阳和濮阳,都做过都城

洛阳,号称“十三朝古都”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隋、唐、后晋等13个王朝曾在此建都

洛阳和西安几乎瓜分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建都史

洛阳位于洛阳盆地中心,四周被邙山、崤山、伏牛山、嵩山环绕

通往外界的道路均有关隘把守

简直就是迷你版的关中地区

在我国统治中心东移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封,号称“八朝古都”

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8个王朝曾在此建都

开封位于黄河南岸,黄河在经过开封时,已经是一条“地上悬河”

每次黄河决口,开封城就被淹,洪水退去重建

因此被网友调侃为“千层饼”:古城下面是古城,下下面还是古城······

开封做了几百年的河南省会

因为两条铁路,被建市不到26年的郑州夺去了省会的地位

安阳,号称“七朝古都”

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7个王朝曾在此建都

安阳以前叫“殷都”,“邺城”,“相州”,“彰德”,都是不错的名字

当然,安阳也一直存在,彰德府被撤之后,就改称安阳了

许昌,号称“两朝古都”

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许县,三国时期,许昌为魏国五都之一

许昌是中国假发中心,发制品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

以前在街上会经常看到收头发的人:

一把剪子、一把尺子、一杆秤和一面镜子

濮阳,虽没都城之实,却有都城之名

“颛顼遗都”、“帝舜故里”,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1987年,在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之后

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

其实,让濮阳享誉中外,是杂技表演

濮阳原来属于河北管辖,是河南用武安三县换来的

濮阳的版图挺有意思的,东北部像一把尖刀插入山东

形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飞地”—范县

范县老县城樱桃园镇位于金提河北岸,被山东聊城莘县团团包围

曾经只有南边一条路可以通往濮阳

南阳,河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没做过都城,但却是连接中原和荆楚的战略要地

伏牛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在南阳这里围了一个盆地

南阳盆地南面就是军事重镇襄阳

因此,北方政权消灭南方政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占领南阳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取水地,就位于南阳西面的丹江口水库

第二类,交通拉来的城市

郑州,河南省会,原为开封府辖下的一个州县—郑州

1906年,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汉铁路建成通车

揭开了郑州崛起的序幕

京汉铁路在经过河南时,遇到了大难题:在哪里跨越黄河?

从经济角度考虑,走省城开封是最优选择

第一,路线尽可能拉直,降低建造和运输成本

其次,省城人口众多、商贸发达,可最大化发挥铁路带来的优势

从安全角度考虑,走郑州西北最为妥当

第一,黄河开封段是“地上悬河”,是黄河著名的决口泛滥区

历史上,黄河在开封附近决口泛滥多达80多次

其次,黄河郑州段荥泽口海拔较高,从未有决口泛滥的记录

历代古道均选择在此处架桥,可靠性较强

清政府在反复多次勘测之后,最终决定京汉铁路走郑州荥泽

这个决策不仅对郑州和开封两地近代交通的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还一举奠定了河南近代经济、交通的发展格局

京汉铁路不仅拉来了一个省会,还拉出了一大批地级城市

新乡,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乡”

如果当年京汉铁路走开封,估计就没新乡什么事了

京汉铁路和道清铁路在新乡交汇

使得新乡成为新乡地区物资运输的主要集散地

以及晋东南和豫北煤炭外运通道的咽喉

漯河,并不是一条河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

因地处沙、澧两河交汇处,河湾状似海螺,故取名螺湾河

明朝时期,这里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

素有“水旱码头”之称

后来有人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漯河以前叫郾城,京汉铁路开通时,设有郾城县车站

郾城没发展起来,漯河倒是凭借铁路和水路之便崛起

漯河县从一个商业重镇逐步发展为县级市

1948年,漯河市与郾城县合并,市县名同时存在

当然,郾城还是没能逃脱被吞灭的命运

1986年,漯河升为地级市,郾城最后成为漯河的一个辖区

驻马店,“店”可能是仅次于“庄”的“土味”地名了

驻马店,一听就知道是古代驿站的名字

清朝时期,驻马店属汝宁府管辖,治所为汝阳,今汝南

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在汝阳西面驻马店设立了火车站

车站周边很快被辟为街区,商贾云集

周边的货物都选择到驻马店集散

驻马店也从汝宁确山县的一个集镇,逆袭成为地级市

信阳,和驻马店类似,也是凭借交通便利发展起来的

向北和驻马店瓜分了汝宁府,向东吞并了光州

信阳是河南位置最南的地级市,淮河自西向东从中部穿过

你说它是北方城市嘛,也不尽然

信阳人不仅吃米饭,还喜欢喝茶,最重要的是信阳没有暖气

商丘,以前属归德府管辖,与前面不同,是陇海铁路拉来的城市

商丘市原本是一个荒凉的小镇

明代称乔家集,清代改称朱家集,简称朱集

陇海铁路修到归德府时,在商丘县城北面,朱集这里修了火车站

从此归德府的客运和货运均从朱集车站发往开封和徐州

朱集规模不断扩张,先是设立朱集镇,后又变成朱集市

1951年,朱集市和商丘市合并,驻地从城关镇迁到朱集

周口,原为陈州府辖区内,在淮河的一个渡口,叫周家渡口

周口之所以能取代陈州,并不是因为铁路,而是凭借河运

周口地处贾鲁河、颍河、沙河三河交汇处,有“小武汉”之称

你能想象,周口不仅有散货码头,还有集装箱码头

在河流的冲积下,形成了豫东平原

周口也因此成为河南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第三类,资源拉来的城市

平顶山,清代属于汝州府管辖,没有任何历史,就是一座山

平顶山为古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故平顶山又称鹰城

1950年,河南组织地质队对豫西煤炭进行勘测

在平顶山发现了大型煤田,并且极有可能是河南最大的煤田

1953年,河南开始对平顶山煤田进行勘探开发

1957年,不到4年,平顶山就设立了地级市,足见储量之大

有一段时间,平顶山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为主,河南省为辅

焦作,和平顶山不同,焦作丰富的煤炭资源很早就被发现了

20世纪初,英国人创办了福公司,窃取了焦作煤炭开采权

为了煤炭运输,修筑了道清铁路

资本和人口沿着铁路流入焦作,一座近代煤炭工业城市就此形成

焦作西面是济源市,济源原本归怀庆府管辖,后隶属焦作代管

2005年,济源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鹤壁,位于河南北部,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

民国时,鹤壁形成了以采煤为主的近代民族工业,是豫北重要的煤区

鹤壁的市区是随着矿区的开发不断变化的

1957年,鹤壁市成立时,驻地选在鹤壁集镇,即现在的鹤山区

接着矿区不断往南扩张,先是挖到中山,然后再挖到山城区

1974年,鹤壁在淇河北岸京汉铁路附近设立了郊区

随着矿区的发展,市区的周围基本上都被挖成塌陷区

鹤壁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1999年,鹤壁政府驻地从山城区搬到郊区,不久改名为淇滨区

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

因黄河上的“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谷而得名

1957年,为了在黄河三门峡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专门设立了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

1959年,三门峡市把原陕州府治所陕县吞并,前后只用了两年

三门峡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兴建而迅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在河南众多以煤炭工业兴起的城市中,可谓独树一帜

近代河南在行政区划方面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不仅涉及行政区名的改变,还有行政区范围的变迁

这让河南各市的发展显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