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那些体形庞大的鲸鱼往往高高跃起,又结结实实摔进水里,在大海上搞得动静很大,即使不能亲见,也能得知那无疑是极其壮观的景象。
也许您并不知道,鲸鱼此举极有可能并非爱玩好玩,而只是想挣脱寄生于其体内寄生物藤壶的束缚。
藤壶作为海洋里最难挣脱的寄生物之一,缠绕在藤壶身上的鲸始终难以脱身,这只属于节肢动物门、家族成员多达500多种、在全世界海洋浅水区域广泛存在的甲壳动物。藤壶属于棘皮动物纲软体动物科(Palaeacidae),是一种生活在海底深处的小型昆虫,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及海底隧道等环境中。它们的生活可以分为幼虫,腺介幼虫及成虫这3个时期,幼虫身体长约1mm,能依靠自身触角和水流活跃于海洋之中,取食海洋内细小有机物。
通常藤壶幼虫在2~3周内长成腺介幼虫是藤壶生命的主要时期,在此期间他们要寻找能“安身立命”终身的场所。在这个过程当中,藤壶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力气来将自己固定住。因此,当遇到一些硬东西时,就很容易造成损伤或死亡。那么如何保护好这些藤壶呢?一般来说,只要在硬物表面上,就会有藤壶粘附在上面,但是他们对于附着物仍然有较多的需求。
因为藤壶上的成虫靠滤去海水里的浮游生物生存,要想确保有足够的食物,就得依附水流较快处生活,所以浅水里的礁石,贝壳乃至螃蟹都成了他们较理想的依附对象,再加上海洋里的人类船只和鲸,龟也成了他们“心仪”之对象。
当附着物被发现时,藤壶中腺介幼虫显得十分小心,用触角将其吸附到附着物表面,反复探查,当感到不满时,便离开此处寻找下一对象。当发现新目标时,它又会重新选择新的位置,然后再开始新一轮活动。这就是着名的“物以群分”现象。藤壶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昆虫之一。藤壶的腺介卵和附着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叫做“藤壶胶’的物质,它能够在初始状态下与液体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内聚强度的胶质层。
鲸鱼是海洋生物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它的皮肤表层被称为藤壶,而寄生在藤壶内的那一种叫做胶质层的物质则被称之为“钉”,它们是帮助鲸鱼去除身上多余脂肪的重要工具。 这种特殊的本领使它们可以利用鲸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生存下去,并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鱼类之一。不过,这些海洋生物也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容易被杀死。 藤壶一般被“钉”的比较深,以致于人们帮鲸鱼清除身上藤壶的时候往往要把鲸鱼的皮一并切开才会取得成功。
藤壶雌雄同体,寄生成功后,它便在寄生目标上繁殖起来,可想而知被它寄生过的生物会多么痛苦啊! 因为藤壶体内含有剧毒物质——藤黄素和黄色素,一旦被缠绕在身体周围,很容易导致死亡。而这种毒素又能使海洋生物中毒致死,甚至还能够引起人体感染疾病。 在海洋里,如果没有了藤壶的帮助,很多大型的动物甚至包括鲸鱼都可能会遭遇到“噩梦”,因为它们的身体上到处都布满了细菌。
但是,并非海洋里的一切生物都寄生在藤壶里,如大白鲨身体就很干净,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藤壶和鲨鱼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而大白鲨身上却没有这些区别。那么,究竟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理由有二,一是大白鲨非常快,藤壶腺介幼虫不易被吸附,二是大白鲨全身都是硬鳞,而且是尖刺状(见下图),遇到这类情况,藤壶完全没可能寄生大白鲨。
藤壶这一海洋里最难挣脱的寄生物除了成为鲸鱼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梦魇”外,我们人类对此大感头痛,而人类舰船无疑成为藤壶最理想的附着对象,藤壶在舰船底部不断滋生,藤壶分泌物加速了舰船底部金属电化学腐蚀进程,严重时甚至造成舰船底部局部穿孔,而藤壶则使船体变得越来越沉重,而提高舰船吃水线下粗糙程度则大大增加舰船燃料消耗并降低舰船航速。
除此以外,藤壶还会危害到人类许多海洋水下设施,所以人们必须把这些设施归为海洋污着生物一类,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采用多种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手段防除。
值得一提的是藤壶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其实这些藤壶是非常不错的材料,多数藤壶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而且肉质细嫩、滑嫩,只要简单烹调便能变成美味佳肴(美中不足是肉太少)。
见此相信吃货们早已蠢蠢欲动,但除了依附于海洋生物,船只底部等水下人工设施之外,近海地区藤壶的分布也极其罕见,一般只能从岛屿上那些险峻礁石缝隙里才会发现其痕迹,着实令大家惋惜。
好啦,今天就先说到这吧,欢迎您的关注,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