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他是《西游记》中判官原型,写诗悼念好友李商隐,读完令人动容

平酱文史
平酱文史
2023-05-04 12:12:15

《西游记》中,酆都天子殿内有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查察司陆之道、阴律司崔珏

崔珏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还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好友。李商隐去世之后,他写了两首诗进行悼念,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首,读完之后十分令人动容。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唐代〕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首联“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写李商隐的绝世才华怀才不遇,说他空有一身高才,但是一生的抱负却都未曾舒展开来。

开篇的这两句诗,用语简单,意思很好理解,本不必多说。但是,如果能够知道这个关于李商隐的典故,对于这两句诗的理解和体会就更深了。

李商隐在长安时,一次宴会上,刚好有一道时令佳肴,是清焖嫩笋,他不禁感慨万千,随即写下了一首小诗。诗题是《初食笋呈座中》,诗云:“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如果不说这个典故,那么首联两句用来悼念哪个不曾得志的才子都可以,但是,因为有了这个典故,首联两句用来悼念李商隐才最好。

颔联“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大概率是虚写,烘托出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残花片片凋谢,鸟啼声声悲鸣,昔人已经不在,此地空余枯死的竹子和梧桐,凤凰一去不复返。

一读到这两句,我就觉得写得太好了,忍不住啧啧称奇。对仗工整妥帖,每个意象都用得恰到好处。

“鸟啼”,让我想到,就连鸟雀也因为李商隐大才子的去世而痛哭悲鸣。

“花落”则暗示了李商隐的生命就像落花一样,已经走到了尽头。

“人何在”自然是暗示了李商隐已经不在人世。

“竹死桐枯”跟落花的象征意义类似,都是用植物的生命力流失,暗示了李商隐生命的结束,不过它还比落花多了一层象征意义,那就是李商隐的品行像竹子和梧桐一样高洁。

“凤不来”自然是感叹李商隐人死不能复生了,同时也称赞了李商隐像凤凰一样高贵,有自己的行事原则。《庄子·秋水》中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雏”即指凤类的鸟。

颈联“良马足因无主踠(wǎn),旧交心为绝弦哀”,意思是,好马因为没有主人而弯曲腿足,止步不前,故友我因为失去了你这位知音,而心痛哀伤。

“踠(wǎn)”是“弯曲”的意思。

尾联“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笔锋微错,勉强安慰自己。李商隐已经去了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了,我们不要为此哀叹,因为,这又相当于把一个文曲星送去了阴曹地府,说不定他马上就又要投胎转世,重回人间了。

“九泉”指黄泉,“三光”指日月星,“夜台”指坟墓或者阴间。

还记得本文开头说的吗,本诗作者崔珏在《西游记》里是阴律司判官,再看看本诗的最后一联,说的刚好也跟阴间有关。不知道吴承恩是不是因为读了这首诗,才把崔珏塑造成一个地府判官的。

这首诗真的写得很好,可惜知名度不算太高,希望大家方便的话可以帮忙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