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在热河“一废皇太子”后,又力排众议,重新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在这一过程中,雍正可谓是出力不少,在胤礽最为落魄的时候,他没有像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那样落井下石,而在康熙让百官“举荐新太子”的时候,他又站出来保举胤礽,并且无时无刻不在维护太子胤礽的权威。
然而,雍正做这一切都是有目的,所谓“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雍正的这些举动无不是在为之后的“二废皇太子”做着准备,而他也是胤礽二度被废的真正策划人。
雍正到底有没有夺嫡之心?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或许有不少朋友会说,雍正的夺嫡之心是被邬思道和十三阿哥胤祥激发出来的,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过要自己争皇位;或许也有朋友会说,雍正是看到胤礽实在是不行了,这才决定挺身而出,来与八阿哥胤禩等人夺位的。
其实这两种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都并不全面,实际上,雍正并不是不想自己去争夺皇位,只是实际情况不允许罢了。
论出身,他并不尊贵,远不能和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胤礽相比;论人气,又被胤禩等人完全碾压;论实力,那就更加不值得一提。所以雍正这才一方面结交太子胤礽,为其鞍前马后的效力,在获取胤礽信任的同时,也赢得康熙对其的好感,而另一方面则是组建自己的“夺嫡”团队,十三阿哥胤祥、邬思道、年羹尧、田文镜、李卫等人,先后加入其中。
然而,胤礽一而再、再而三的“挖坑”,使得雍正下定决定自己来“单干”。
第一件事情是雍正在江南筹款赈灾的过程中,遭到了官员们的弹劾,可胤礽非但没有极力维护自己的弟弟,反而迎合起了官场声音,让雍正寒心不已。
第二件事情是雍正追比户部欠款的时候,胤礽不仅自己是欠款大户,还从中横加干涉,最后更是在当众批评雍正处事不当的同时,提出了两年还清欠款的方案,使得雍正在此期间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第三件事情就是在热河秋闱期间,太子胤礽的软弱与平庸显现无疑,最后还将十三阿哥胤祥拉下水,跟着他一起遭到了圈禁,这使得雍正对于胤礽彻底绝望。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雍正便愈发坚定了夺位的决心,于私是为了自己争夺皇位,掌握最高权力,于公是为了不让江山落到胤礽、胤禩这样的手里。
而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彻底扳倒胤礽,因为只要胤礽在,他就有着绝对优先的皇位继承权,其他人统统要靠边站,而只要胤礽倒台,他才能与胤禩以及其他皇子之间,在同一个层面上展开竞争。
邬思道看出了雍正的心思,进而成为了雍正的“代言人”。
其实,邬思道非常清楚,雍正之所以找他来做幕僚,为的就是争夺皇位,而邬思道与雍正密谋的内容,也都是与争位相关。当然,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两人在进行商议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晚上,并且只有雍正和邬思道两个人,十三阿哥胤祥并没有参与,而地点也是在雍正的书房之中。
其实,尽管胤祥已经进入了雍正的团队,但是此前胤祥并不知道雍正的想法,在他看来,雍正和他一样,都是在全力扶保这太子胤礽,而雍正也不想将这层窗户纸彻底捅破,因为他非常清楚,胤祥侠肝义胆,如果在不确定胤祥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表露出他自己目的,很容易引发胤祥的反感,如此一来雍正就将失去最为重要的支持力量。
所以,雍正在等,等着胤祥主动提出,要扶保雍正去争夺皇位。
终于,雍正等到了这个时候,可他在听到胤祥的一番话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开心,也没有过分的激动,他要继续隐藏,不能让胤祥看出来自己是早有此意。
而就在这时,邬思道站了出来,他把雍正心中想说的话全说了出来。
“ 四爷,听见了吗?十三爷真乃无双国士啊!热血衷肠,响铮铮的一个汉子。四爷成大事,得此弟一助,真乃天意。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紧跟着,邬思道便将提前写好的两份奏折拿了出来,希望两人能够继续帮助太子胤礽复位。
邬思道的想法其实是与雍正不谋而合的,或者说二人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规划和安排,只不过,他们两个需要唱一出“双簧”,来演给胤祥看,当然,雍正成功了。
紧跟着,就发生了雍正府上的高福,与八阿哥胤禩管家越走越近的事情。在胤祥通报给雍正后,又是邬思道替雍正出面,替雍正安排好了后面的一切。
可是在这件事情中,雍正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那封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书信就在雍正的府上,而雍正却选择对此大开绿灯,这才让高福拿到这封信,进而让其转交到八阿哥胤禩等人手中。
至此,雍正成功实现了“祸水东引”,让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来充当“马前卒”,主动向康熙弹劾胤礽。
太子胤礽倒台,雍正从中获益最大。
当胤禵将胤礽与任伯安的书信交给康熙的时候,康熙除了对于胤礽产生强烈不满的同时,实际上,对于胤禵以及他背后的八阿哥胤禩也产生了极度的厌恶之情,他对胤礽是恨铁不成钢,而对胤禩、胤禵则是出于对他们骨肉相残、兄弟阋墙行为的反感。
反观雍正,这件事情从头至尾,都找不到雍正的负面形象。
保举胤礽复位,展现出了他的大度;火烧《百官行述》,展现了他的大局观;而在胤礽已经决定“狗急跳墙”的时候,依然对其进行耐心劝导,展现了他的仁德与包容。至于唯一可以构陷胤礽的这封书信,雍正也将其交给了胤禩等人,避免了惹祸上身。
紧跟着,为了保险起见,雍正又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处死高福。
高福既然已经“背叛”过一次雍正,那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会有第二次,而作为整件事情的知情者以及重要参与者,雍正断然不会留他的,因而雍正选择了“灭口”,使得此事再无法牵连到他的头上。
与此同时,雍正这也是做给邬思道看的,在此之前邬思道曾答应高福会保全他,可雍正就是要通过这一举动,让邬思道明白他的身份,更要让其对自己产生敬畏之心。
伴随着太子胤礽的二度被废,雍正也在康熙心中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好感,而他也成为了“二废皇太子”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并在“夺嫡之路”上就此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