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全篇仅供参考
★先从伤亡数据上来看,1944年国军全年伤亡是多少?(注:仅指国民党军队)
根据1946年国民政府国防部公布数据:军令部统计自七七事变以来陆军阵亡131万9958人、负伤176万1135人、失踪13万0126人,空军阵亡4321人、负伤347人,官兵合计战斗伤亡322万7926人(仅指作战部队)
并公布有《八年抗战官兵伤亡统计表·陆军》(注:此时还没有14年抗战的说法)
1937年:阵亡12.5130万人,负伤24.2232万人,合计伤亡36.7362万人。
1938年:阵亡24.9213万人,负伤48.5804万人,合计伤亡73.5017万人。
1938年:阵亡24.9213万人,负伤48.5804万人,合计伤亡73.5017万人。
1940年:阵亡33.9530万人,负伤33.3939万人,合计伤亡67.3368万人。
1941年:阵亡16.2229万人,负伤13.7254万人,合计伤亡29.9483万人。
1942年:阵亡13.2987万人,负伤11.4180万人,合计伤亡24.7167万人。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在战友帮助下身绑手榴弹的敢死队员
1943年:阵亡8.0938万人,负伤8.1957万人,合计伤亡16.2895万人。
1944年:阵亡10.7138万人,负伤10.3596万人,合计伤亡21.0734万人。
1945年:阵亡7.3267万人,负伤8.5583万人,合计伤亡16.885万人。
根据国军政府官方数据,1944年国军全年陆军伤亡是21.0374万人,当然当时的统计存在一定偏差,但不会偏差到少统计了30万吧?
★参战兵力问题:
豫湘桂会战指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执行“一号作战计划”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中方分为3场大型即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
(1)豫中会战:汤恩伯第31集团军9个师,李仙洲第28集团军7个师,陈大庆第19集团军4个师又1个旅,何柱国第15集团军6个师,孙蔚如第4集团军4个师,刘茂恩第14集团军6个师,李家钰第36集团军5个师,高树勋第39集团军2个师,李延年第34集团军9个师又1个炮兵旅,刘汝明第2集团军8个师。
以上各集团军所部参战部队共计60个师又1个旅及1个炮兵旅及8个敌后纵队
(2)长衡会战:王陵基第30集团军6个师,杨森第27集团军21个师(含临时编入27集团军序列部队),王耀武第24集团军11个师,战区直辖6个师又1个炮兵旅。
以上各集团军所部参战部队共44个师又1个炮兵旅又4个敌后纵队等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3)桂柳会战:先后共11个军:第97、10、31,46,93,20,26,37,62,64,79军。其中第10、20、26、37、46、62、79军共7个军是长衡会战参战部队,不计入新投入参战部队序列,即新投入第97、31、93、64军共4个军加上桂林绥署的广西民团武装2个纵队。
第4战区“桂柳会战要报”中提到,第93军所部有1.3万参战,64军仅参战4千余人,即便剩下2个参战的军共5共师按照满编计算为4万兵力,新参战兵力也不过5.7万左右。
★即豫中及长衡会战共参战104个师又1个旅及2个炮兵旅等,若每师按满编0.8万计算(1939年开始国军撤销旅级编制,从1师辖2旅共4团改为1师辖3团,满编0.8万),即86.4万加1个旅又2个炮兵旅等加上桂柳会战新参战部队5.7万左右,合计正规参战约93万左右(前提是前两场的都是满编)
即便加上桂柳会战重复参战部队,实际总兵力最多也在12万左右,如杨森第27集团军原所属的3个军参战总兵力仅剩11145人。第20军长衡会战后仅剩4567人,第26军4522人,第37军2056人。剩下包含重复参战的第10军是方先觉所部的残兵,已退到广西宜山休整,剩下重复参战的3个军在长衡会战中都也有所损失。
日军参战部队达51万兵力的豫湘桂会战
即5.7万加第27集团军1.1万加剩余3个军(第46、62、79共7个师,即便每师按满编0.8万计算也才5.6万),合计12.2万,前提还是参战的10个军中有5个军是满编,参加过长衡会战的46、62、79军实际不可能还满编。第10军残部在休整,实际未参战不计入。
★国军敌后部队,豫中会战参战8个纵队,长衡会战参战4个纵队,国军政府未公布1943、1944年度国军敌后游击部队数据,若以1942年度为例,共102个纵队又57个支队共40.6万兵力,若将57个支队折合为19个纵队,即平均每个纵队3300余人,12个纵队即约4万兵力。
★综合,若豫中及长衡会战国军参战部队为满编则两场共参战90余万+1个旅又2个炮兵旅。桂柳会战新参战部队4个军中2个军按满编计算则为5.7万,加上广西民团2个纵队,再加上除3大会战外其他地区,如福州战斗的第80师。豫湘桂会战参战兵力除少数已知的,其他按满编也不会超过100万
而在抗战后期,国军很多部队都存在吃空饷或其他情况导致部队兵力没有满编,即便按上述很多部队按满编计算也达不到100万,更别说网络数据称的130万兵力,网络数据的伤亡50余万,更是大于国民政府官方数据1944年全年伤亡的21.0734万,其中主要是长衡会战伤亡较大,为9.0577万人。
★豫湘桂会战日军参战兵力:
(1)豫中会战: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丛书·一号作战之湖南作战》豫湘桂战役(中方称呼)日军参战兵力等:
京汉作战(中方称豫中会战):兵力14.8万,马匹3.3万,战车691辆,火炮269门(不含投弹筒、迫击炮等),汽车6100辆。
从华北8个师团中抽调5个师团(第37、62、63、69、110师团)及关东军第27师团、战车第3师团及华中抽调的第65师团共8个师团所部级独混第7旅团、独立第11、9旅团、骑兵第4旅团等计14.8万兵力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
★豫中会战日军投入战车691辆(主要为战车第3师团),在多平原的河南且中国军队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其几乎无能能挡。进攻河南日军向后击败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所指挥的4个集团军,日军在对洛阳进行钳形攻势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弃集结在洛阳附近的4个集团军于不顾,率司令部西撤,导致该4个集团军纷纷西撤。
汤恩伯
★在豫中会战中第一战区最严重的问题是将帅不和,如汤恩伯所部许昌失守后,日军第110、27、37、62师团,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去围歼登封地区的13军(日军认为只要击溃战区的核心兵团,其他部队都会支离破碎)。就在日军主力去围攻登封地区的第9、13、暂15军时,而蒋鼎文未下命令其所部许昌一线10多万兵力去反攻许昌,或去增援汤恩伯所部,就在原地看着。导致后面日军围攻洛阳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又弃集结在洛阳地区的4个集团军不顾,往豫西撤退。
(2)长衡会战及桂柳会战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丛书·一号作战之湖南作战》豫湘桂战役(中方称呼)日军参战兵力等:
湘桂作战(中方称长衡会战及桂柳会战):兵力36.2万,马匹6.7万,战车103辆,火炮1282门(不含投弹筒、迫击炮等),汽车9450辆。
长衡及桂柳会战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
日本原文资料注:京汉作战根据1944.4.28总参一电267号的派遣军报告电报,湘桂作战根据1944.5.1总参一电315号的派遣军报告电报。
参战部队序列:长衡会战(第3、13、27、34、37、40、58、64、68、116师团及第5、17旅团及军直属部队。桂柳会战(第3、13、37、48、58、116、104、22师团及2个新参战独立混成旅团(番号不详),桂柳会战不含重复参战的6个师团,新参战第23军的2个师团又2个旅团等。
★即长衡及桂柳会战日军共参战12个师团又4个旅团及军直属部队共计36.2万兵力。军直属部队实际兵力也庞大,如第11军军直属部队就有接近6万兵力,包含有战车联队、3个师团的防空队、高射炮联队、1个野战炮兵联队及1个大队,2个山炮兵联队及1个大队,2个重炮联队及1个大队,4个迫击炮大队,12个工兵中队,1个辎重联队,91个汽车中队。另外第11军还有后勤部队接近3万人,包含有野战医院、伤员运输队、铁道部队及其他后勤部队。
★豫湘桂会战国军丧失4个省会(洛阳、长沙、桂林、福州)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截止1944年夏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兵力接近80万,而豫湘桂会战除去关东军的第27师团,中国派遣军也调用了接近49万兵力,也就是说中国派遣军调动了总兵力的61%来发动豫湘桂会战,参战兵力之最远超淞沪、徐州、武汉会战时的约30万兵力那种规模,豫湘桂会战国军溃败。日军从华北8个师团中抽调了5个,华北八路军发动局部总攻。
★综合,从国军3场大会战及其他战斗参战序列来看,国军参战兵力大部分部队以满编计算也不会超过百万,远达不到网络数据130万。伤亡数据国民政府官方数据为1944年全年伤亡21.0734万,远达不到网络数据5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