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以狂禅入世俗:济公酒肉穿肠过,违背戒律却可成佛,其实是有大智慧

话笔闲谈
话笔闲谈
2023-06-21 11:12:08
|
文化领域创作者

行善之人,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行恶之人,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济公之八十年代经典电视剧

八十年代按现在看来就是无数经典诞生的黄金年代,除四大名著外,《济公》也成就了一代经典与回忆。

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很少有人看过老版的《济公》了,这部八十年代拍摄播出的经典,仅仅才12集。主演游本昌演过其它不少影视,但唯有济公形象最深入人心。

最经典的济公电视剧是1985年拍的,那时候只拍了6集。1988年又拍了2集,正片共8集,最后4集算外传,换了吕凉主演。

1990年的时候还有一次有意思的联动,西游记剧组和游老合作,杨洁导演拍摄了2集济公,很有西游记的风格。这一版本看过的人很少,非常珍贵。

犹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看济公,虽然懵懂,却也被深深吸引。

印象中,游老扮演的济公似乎总是在笑,不管遇到什么,即便是自己被抓了也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仿佛没什么能难得住他。

小时虽不懂事,却也知道济公是一个路见不平、救人危难的人物,而他的手段又和别人十分不同,不是硬杠上去,而是笑谈间轻轻松松就惩罚了坏人。

这样做派迥然于一般义正言辞侠客的正派人物,对小孩来说还是很别开生面的。

游老饰演的济公最经典,名场面也多出自85版,还有那些极有道理的台词,诙谐有趣,令人深思。

有一集里,济公被县令抓了,县令问他为什么不跪,济公回答说:“贫僧这个膝盖骨头太硬,它打不了弯呐。”

点拨县令的时候,他说:“常言道,要将心比心,当了官可不能没心肝。”

“疯疯癫癫,癫癫疯疯,我看这个世上啊,谁人不疯癫,哪个不疯哦。”

“死的说成活的,稻草说成金条,不怕你罪恶滔天,只要你白银铺地,照样让你安享太平,逍遥法外。”

“对你是福对他又不是福,可对你们都是福呐,对他们又不是福啦。”

剧里的济公,始终与底层百姓站在一起,善恶分明,从不偏帮什么公子王孙、高官贵族。他看似毫无规矩,却是将世事看得最清的那个,所说台词,往往戏谑中彰显大道理。

历史上的济公

济公的一些传奇事迹当然有虚拟的成分,不过他这个人是真实生活在南宋历史上的。

济公原名李修缘,出身不错,家族世代仕宦,且为将门,祖上李崇炬、李遵勖、李端愿等都是著名居士。

宋室南迁后,李氏流寓浙东天台,到李茂春这一代,家道也属殷实,其生下的孩子,就是济公。

济公很早就出家了,具体年纪不能确定,但据记载,有说十八岁,有说十七,大致就这年龄范围。

济公出家的第一站,一般认为是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后来他又去往杭州灵隐寺,投奔慧远为师。慧远是力主抗金的高僧圆悟克勤的弟子,又号“佛海禅师”或“瞎堂禅师”。

济公法名道济,人称济颠。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济颠者,本名道济,疯狂不饬细行,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人以为颠也,故称济颠。”

在后世诸多资料记载中,济公就是一个很“离经叛道”的人,他“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喜欢念经,也不坐禅,就好饮酒吃肉,还经常溜出去玩,常常是破衣槛衫,状态疯狂,和世人印象中的僧人完全不一样。

济公如此放荡不羁,便有僧众告他违背戒律,然而瞎堂禅师却说:“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有他罩着,济公也就没有被逐出灵隐寺。

慧远逝世后,济公转投净慈寺德辉长老,最后在该寺圆寂。

在净慈寺,济公自然也有显露神通。据《道济传略》和《浙江通志》等资料记载,有次大火烧寺,济颠用袈裟笼罩诸山,拔掉树木,引水灭火。事后告知,被拔掉的树都在香积井中,由六甲神将其取出。

关于济公的话本小说有许多,对他身世之类的细节记载也各有不同,不过对他这个人的行为和性情描述倒是比较一致。

刊刻于明代的《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是济公小说的奠基之作,除了讲济公的人生经历外,还写有“醉酒宿娼”与“化钞造殿”等故事。

天花藏主人的《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流传很广,影响最大,里面写有大量神异故事,写他:

年七十三岁端坐而逝,人有为之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岛,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

清末郭小亭的《评演济公传》(《济公全传》)则是集大成之作,故事情节非常复杂精彩,文学色彩浓厚,兼具公案、侠义与神魔三类小说的特征,雅俗共赏。

济公喜欢和插科打诨,书中有一段,孙道全问“可是济颠”时,他却回答:“不是,我们师兄弟四个,胡颠,乱颠,混颠,济颠。我叫胡颠。”其实这四个都是他。

作为一个酒肉和尚,济公从来不守清规戒律,酒楼照样进。看似疯癫庸俗,却也有雅致的一面,也能饮酒对句,作诗云“须知参禅皆非禅,若问天机哪有机。 机主空虚禅主净,净空空净是禅机。”

济公身上有游侠气质,看似漫不经心,但能救人危难,只要作奸犯科,必然惩戒,且维护正义自有标尺。

他身上也有传奇色彩,定身施法,搓泥成药,都是非凡之举。

通过历代的刻画描述,济公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已是三分像神,七分像人,有神通又接地气,所以尤其受到平民百姓的欢迎喜爱。

以异僧形象示人的济公狂放任性,谐谑调笑,痴傻癫狂,不守戒律却自有戒律。他这样的人,可比那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僧强多了,会受百姓们尊重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