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张磊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双职工家庭,小学时期由于贪玩,张磊的学习成绩很差,小学考初中录取分是140,张磊考了141,进入初中后,他的班主任经常鼓励他,让他把分散的精力集中起来,用在功课上。
虽然对学校里的功课没有一点兴趣。但是张磊从小就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当时他有一位亲戚在图书馆工作,张磊父母经常把他扔到亲戚那里,亲戚怕张磊乱跑,就把他“锁”在图书馆里。
也正是这个时期,张磊读了很多不同的书,这些书不仅仅让张磊对知识的涉猎更加丰富,也给了他人生智慧的启迪。
到了高中,一些学术类书籍引起张磊的注意,伴随着阅读的深入,张磊不断意识到,原来深入思考、逻辑推理和缜密决策是这样有趣的事情。也是从那时起,张磊突然在功课上认真起来。
1990年,张磊以驻马店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习国际金融专业。当时的张磊也不知道这个专业究竟能学到什么,只听说这个专业录取分数线高,还有外教教授教英语。
张磊真正接触资本市场是1992年,当时读大二,那个时候南方的人们已经展现出了对股市的狂热,人大的校园里也有很多同学对股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磊在老师的建议下,跟同学一起在人大校园组织了一场股市模拟大赛。
这场校园比赛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节目制作人的注意,张磊作为青年学生代表被邀请上了中央电视台,在电视上给全国观众上了一堂价值投资普及课,这次节目埋下了张磊对投资的基础理解,那就是回归投资的本质。
大学毕业后张磊进入了中国五矿集团,后来他看到不少同学都出国留学,他觉得还是应该去外面见识一番,增长阅历。后来得到了耶鲁的入学机会,并给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已经在美国风起云涌,张磊选择休学一年回国创业,和几位老同学一起创办了“中华创业网”,然而好景不长,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张磊偃旗息鼓,另做打算。
创业未果,张磊继续回到耶鲁,找到了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的机会,在这里,张磊结识了大卫·史文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只这段实习经历定位了张磊后期的事业方向,进入投资行业。
2005年,33岁的张磊带着大卫·史文森给他的2000万美元再次回国创业,6月1日,张磊创办的投资机构正式开张,他给机构起了个名字“高瓴”,取自成语“高屋建瓴”。
第一笔投资就把2000万美元投给了腾讯。当时腾讯市值20亿美元,15年后高瓴投资的收益达到500倍;
2008年,张磊找到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给他投资了4500万美元,2020年12月,蓝月亮在香港上市,高瓴资本当初投资的4500万美元翻了20倍。
高瓴资本还先后投资了京东、格力、宁德时代、公牛、福耀玻璃、百丽等众多知名企业,都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也从当初的2000万美元,到了今天的6000亿。张磊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私募大佬,被圈内称为“没人敢不给面子的人”,号称“中国巴菲特”。
2020年,张磊将自己15年的投资经验写成了《价值》一书。这本书浓缩了张磊从业以来的所有经验和智慧,书中有着他投资腾讯,京东,格力,公牛等成功案例的深入剖析。
张磊在书中三个观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投资人需要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一定要克制住不愿意错过任何好事儿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不仅仅是投资,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懂得取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保持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
坚持做正和游戏,选择让你有幸福感的投资方式,就能够从更长期、更可持续的视角理解投资的意义。
这句话也是我非常认可的,而且要有一定的认知和经验,才能理解其中深意。
三、奉行长期主义
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这个说得我很有感触,就不说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在一个行业长期深耕的人。
不管你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建议您读一读《价值》套装,能为所有不甘于碌碌无为、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想要学习的朋友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