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向来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但对赵公明和余元,却似乎颇为偏颇。
通天教主的偏颇,不是偏袒赵公明,而是偏袒余元。但按理说,通天教主不该偏袒余元,即使要偏袒,也应该偏袒赵公明。为什么?
因为赵公明是通天教主的亲传弟子,而余元不过是通天教主的弟子金灵圣母的徒弟,也就是通天教主的徒孙。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先说余元。封神之战爆发后,余元本无意干涉,但由于弟子余化被西岐所杀,一怒之下,下山向西岐寻仇。
余元虽然只是截教三代弟子,但实力已达到大罗金仙境界,只可惜时运不济,遇上了惧留孙。惧留孙的法力其实并不如余元,但他的法力捆仙绳是余元的克星,结果余元才与姜子牙大战十几个回合,就被惧留孙用捆仙绳擒拿。
姜子牙打算处死余元,却无奈地发现,余元已经练就金刚不坏之躯,水火不侵,万劫不死,西岐根本杀不死他。
姜子牙只好将余元囚禁笼中,沉入北海之底,永远禁锢。
余元被禁锢后,大声呼叫,终于惊动通天教主。通天教主使用无边法力,将余元从北海中救出,还赐给他一件法宝穿心锁,让他去找惧留孙复仇。
再说赵公明。和余元一样,赵公明也本无意干涉封神之战,只因不满阐教打伤截教弟子,一怒之下,下山为众同门复仇。
赵公明法力高强,乃至一流大罗金仙水平,接连打伤阐教五位上仙,元始天尊之下,无人是他的对手。
阐教也深知赵公明法力高强,见力战不能,便采用”智取”,利用钉头七箭书暗算赵公明。
这种手段类似于“扎小人”,被扎二十一日后,敌人便会魂魄尽丧而亡。
赵公明虽是大罗金仙,但也有三魂七魄,被姜子牙利用钉头七箭书暗算二十一日后,三魂七魄尽丧,吐血身亡。
赵公明被暗算的二十一日期间,通天教主只要出手一次,破坏姜子牙的“施术”,姜子牙便会前功尽弃,赵公明也能保全性命。可是,整整二十一日,通天教主始终视而不见。
那么,为何同是截教弟子,通天教主愿意下山拯救余元,却对赵公明遇害视而不见?
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是通天教主偏颇,而与两人遇难的时间有关。
赵公明被姜子牙暗算,发生在广成子三谒碧游宫之前,而余元被姜子牙沉入北海,发生在广成子三谒碧游宫之后。
为何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后,通天教主对待遇难弟子的态度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广成子三谒碧游宫的目的,是向通天教主道歉,因为他杀死了截教三代弟子火灵圣母,尽管火灵圣母之时,在广成子看来是咎由自取,因为她干涉封神之战。
可截教弟子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仇视广成子等阐教弟子杀戮同门,并认为广成子所谓的道歉,其实是向通天教主耀武扬威,于是不断怂恿通天教主下山复仇。
通天教主终于失去理智,发誓与阐教集团势不两立。
此后,余元被姜子牙沉入北海,通天教主当然会出手相救。
而此前,赵公明遇害时,通天教主尚未被弟子怂恿,无意干涉封神之战,甚至和广成子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干涉封神之战的应劫者是咎由自取,自然不会下山拯救赵公明。